背景介绍
当“二战”高考成绩停留在500分(首战508分),我的复读生和家长陷入了迷茫:一年的付出似乎没换来理想结果,这条路还要继续走吗?孩子其实在首年高考结束后就对家长提出了转轨的诉求,但传统的妈妈爸爸觉得,成绩差的才出国,出国都是水大学,孩子中考都有680分,高考怎么就不行了呢?一次高考没考好,不要紧,通过补课,再努力一年,万一有580分了呢?当孩子告诉我这句话时,其实我内心挺酸的,姑且不谈985、211等家长和孩子们喜欢的院校仅仅全市6%左右的录取率,就看我们都是从小走过来的求学路,深知高考的难度和压力,何苦为难呢?求学路有那么路径可以选择,爸爸妈妈辛苦挣了一辈子钱,何苦要让孩子选最难的一条呢?直到现在孩子快自闭了拒绝心理疏导和沟通了才来想这个问题......
申请难点
留学规划与提升
值得庆幸的是,这位考生的爸爸虽然还在纠结,但孩子妈妈在关键时刻停下了“较真”,没有执着于再次复读或妥协于普通院校,而是带着孩子上门找到了我们,经过沟通过,将目光转向了大学预科——这条既能衔接国际本科,又能避开高考独木桥的路径。
大学预科其实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既能在国外就读,也能在国内就读。通过9个月的预科学习,不仅给了孩子过渡到全英文授课环境的缓冲时间,也补足了学科知识短板、提升学术写作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更注重匹配海外大学的教学体系,每一步努力都在为衔接本科学习铺路。最终,这份针对性的付出收获了超出预期的回报:布里斯托大学、伯明翰大学、杜伦大学等5所英国名校纷纷递来offer,其中3所院校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稳居前100,学术实力与国内985高校不相伯仲。
所以,转换赛道“值得与否”从没有标准答案,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关键在于是否找到适合孩子的成长赛道。对于分数未达预期、却有意愿接触更广阔教育资源的学生来说,预科并非“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而是通过另一种方式实现目标的“转场机会”——它让500分的孩子开启海外求学之路的大门,对于从学术、生活、社交等来说,这才只是人生的“刚开始”。
.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