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段文字都独一无二:个性化文书如何成就全录取?
- 原创
背景介绍
学生背景:国际学校A-Level体系学生
申请专业:金融
申请难点
留学规划与提升
每一段文字都独一无二:个性化文书如何成就全录取?
Z同学的录取结果出来那天,我比他还紧张。因为我们都知道,他的申请难度不小,金融专业本身竞争就激烈,而他对自己的要求又高,尤其是文书,每一处细节都要推敲,不愿意落入俗套。
其实从一开始沟通时,我就知道这会是一场硬仗。Z同学是个思维很活跃的人,对金融有自己的理解,不喜欢那种模板化的表达。他说:“我不想在文书里讲一个普通的故事,比如小时候对金钱管理感兴趣,或者某次经济新闻让我对金融产生兴趣,这些都太千篇一律了。” 他想要的是一篇真正能体现他思考方式的文书,而不仅仅是证明自己对金融感兴趣。
我们讨论了很多不同的切入点,有的从经济现象入手,有的结合他的数学背景,还有的试图用金融史上的某个事件来做引子。每次碰面前,我都会提前查阅大量资料,准备好几个方向让他选择。我们推翻了很多方案,也试验过一些大胆的想法,比如用数据分析的角度去探讨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但后来觉得不够贴合他的经历,最终还是放弃了。
有一次,我们聊到他对投资风险的理解,他提到了自己在数学建模比赛中的经历,如何用数据去预测市场趋势,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找规律。这个角度让我们眼前一亮——不是单纯地讲他喜欢数学或者对金融有兴趣,而是展现他的思维方式,他如何用逻辑去拆解复杂问题。这成为了文书的核心思路。
但光有思路还不够,文书写作的过程更是精雕细琢。每一段的表达,我们都反复推敲。有时候一句话改了三四遍,只因为他觉得还不够自然,或者某个表述显得太刻意。有一次我们为了调整一个段落的结构讨论了一个小时,最后才确定下来。这种“折腾”,某种程度上也成了我们打磨文书的一种默契。
最终,当录取结果陆续放榜,他拿到了包括曼彻斯特大学在内的全部申请院校的offer。看到录取邮件的那一刻,他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终于搞定了。” 但我知道,这一封封offer背后,是无数次的推敲、修改和深夜的思考。不是一篇漂亮的文章让他被录取,而是这篇文书真正承载了他的思维方式,让学校看到了一个有深度、有想法的申请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