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学生背景:NOIC OSSD
申请专业:机械工程
入学季&申请类型:2025.9(秋季)本科
申请难点
留学规划与提升
从赛道到苍穹:Y同学如何用一年时间圆梦南安普顿航空航天工程
Y同学一直觉得,车是有灵魂的。它的咆哮声、加速感、弯道里的咬地反馈,在他心里不只是速度的表现,更像是一种语言,一种只有真正热爱赛车的人才能听得懂的沟通方式。
他第一次真正接触赛车是在高中,卡丁车的油门一踩下去,就再也刹不住他对速度的热情。后来他开始系统训练,也参加了比赛,渐渐发现,光会开车是不够的。他想知道,为什么相同的车型,换一套悬挂系统,圈速就能快一秒?为什么调一下车身配重,整车的操控感就能截然不同?他开始琢磨力学、空气动力学、轮胎特性这些东西,试着去理解每一个工程细节对整车表现的影响。
但现实没有那么理想化。他本科考上了一所985大学,却并非工程或车辆相关专业。高考志愿没能填到他真正热爱的方向,一度让他陷入了“将就”与“不甘”之间的挣扎。他当然知道自己热爱的是什么,也知道继续这样下去不过是浪费时间。所以,大一读到一半,他决定停下脚步。
转轨留学的想法不是一拍脑门的冲动。他评估了国内转专业的可能性,也找过无数资料了解国外的申请路径。最终,他选择通过加拿大安省高中文凭(OSSD)项目,重新申请本科。从原本的985大一学生,变成一个需要从高中成绩开始准备的“新留学生”,这一步,他清楚意味着什么。
一边修OSSD课程,一边准备材料,Y同学并没有把这当作简单的“重读”。他利用这段时间重新梳理了自己的目标,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在工程类的数学和物理学习中,同时,也没停下对赛车的探索。他加入了Formula Student车队,参与车辆调试、测试驾驶。他能通过驾驶的反馈判断车辆是否出现转向不足或过度,并给出具体的调整建议,比如改变前束角、分析抓地力分布、检查避震系统。虽然还不是工程师,但他已经开始像一个工程师那样思考问题了。
真正让他坚定走航天工程方向的,是一本书。那本《How to Build a Car》,由F1传奇设计师Adrian Newey写的。他是Y同学的偶像,曾参与设计过多款冠军赛车,但更让Y同学佩服的,是他扎实的工程基础——他其实学的是航天工程。这让Y同学意识到,赛车和飞行器虽然形态不同,但背后遵循的流体力学、结构力学原理却高度相似。设计赛车,不只是调试机械参数,而是在用整个工程体系去创造一种对抗阻力、追求极限的机器。那一刻,他决定不再局限于车辆,而是去追求更高层级的工程能力。
于是,在申请学校时,他把目标定得很明确——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航天工程专业。对他来说,这不仅是英国工科最强的学校之一,也是偶像的母校。他没有选择“保险”路线,而是笃定只申请真正能承载他梦想的平台。最后,他拿到了南安的offer,也完成了这段跨度巨大的转轨旅程。
从最初的赛车少年,到国内工程队的实战经验,再到如今即将踏入航天工程的殿堂,Y同学用了整整一年,绕过重重限制,走上了更适合自己的跑道。他没有抱怨起点不对,也没选择被动接受命运。他用理性思考和行动证明了:哪怕一开始走错路,也依然可以调头、重启,并全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