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避坑:曼大明确拒绝的 “无效表述”
在动笔前,首先要避开曼大官方明确指出的 “通用套话”,这些表述不仅无法加分,还会让招生官觉得你缺乏诚意:
- 选校理由雷区:不要写 “因为曼大是国际知名大学,学术声誉卓越” 这类空话 —— 这句话适用于任何一所名校,完全体现不出你对曼大的了解。
- 兴趣起源雷区:不要用 “人生故事” 式的泛泛描述,比如 “从小我就对这个专业感兴趣”,却没有任何具体经历或证据支撑;也不要只谈 “喜欢”,却不说明 “为什么喜欢”“为此做过什么”。
- 能力描述雷区:避免只罗列 “我有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却不结合具体案例;更不要只提 “我的毕业论文很好”,却不解释论文主题、你的贡献或收获的技能。
二、按框架写:曼大官方 5 大核心模块解读
曼大官方给出的 PS 框架并非 “固定模板”,而是建议围绕 5 个核心模块展开,你可以根据自身优势调整顺序,打造自然流畅的逻辑。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写作方向,精准匹配招生官想看到的内容:
模块 1:Why this university?(选校理由 —— 体现 “针对性”)
核心要求是 “具体”,要让招生官感受到你是 “主动选择曼大”,而非 “海投中的一个选项”。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切入:
- 学术资源:曼大在你申请的专业领域是否有突出的研究实力?比如某实验室、某学术项目,或是你想跟随的特定导师(可提及导师的研究方向、发表的论文,说明其如何吸引你)。
- 地理位置:曼大的地理位置是否能为你提供独特优势?比如当地有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方便你获取实习或工作经验;或是城市的产业氛围与你的专业方向契合(如数字媒体专业可提曼彻斯特的创意产业生态)。
- 独特优势:曼大是否有其他院校没有的资源?比如专属的职业服务、校企合作项目、国际交流机会,或是你参加过曼大的开放日、线上讲座,被某讲师的分享打动。
模块 2:Why this subject?(兴趣起源 —— 体现 “专业性”)
这部分是 PS 的 “灵魂”,需要用事实证明你对专业的热爱和认知,而非单纯的 “兴趣”:
- 动机溯源:明确说明你何时、因何对该专业产生兴趣 —— 比如读了某本专业书籍(可提作者和核心观点)、参加了某场行业会议(分享会议主题和你的感悟)、或是在课程中接触到某个理论 / 问题(如 “在《经济学原理》课程中,我对市场失灵的案例产生了深入研究的想法”)。
- 课程匹配:结合曼大该专业的课程设置,说明为什么它适合你 —— 比如某门核心模块(如 “数据科学专业的《机器学习实战》模块,能弥补我在 Python 建模方面的实践短板”)、或是灵活的选课机制(如 “可以跨学院选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契合我‘数据 + AI’的发展方向”)。
- 转专业 / 申博特殊说明:如果是申请转专业,需清晰解释 “为什么换方向”(如 “本科金融背景让我发现,要解决行业痛点需掌握数据分析能力,因此申请数据科学专业”);如果是申博,必须提及你读过目标导师的论文,说明其研究方向与你的疑问 / 计划的契合点(如 “我对您 2023 年发表的《低碳能源存储技术》一文的 XX 观点很感兴趣,希望进一步研究 XX 问题”)。
模块 3:Academic ability(学术能力 —— 体现 “适配性”)
证明你 “有能力完成曼大的课程”,需要用硬实力和细节说话:
- 学术成绩:重点提及与申请专业相关的高分课程(如申计算机可提 “《算法设计》90 分”)、本科院校的学术地位(如 “就读于 211 院校的计算机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曼大该专业的先修要求高度匹配”)。
- 学术亮点:如果有学术奖项(如 “校级Excellent 毕业论文”“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科研经历(如 “参与 XX 教授的‘智能交通’课题,负责数据清洗工作”),一定要详细说明 —— 不仅要写 “做了什么”,还要写 “用了什么方法”“解决了什么问题”“收获了什么技能”(如 “通过使用 SQL 处理 10 万条交通数据,提升了数据筛选效率 30%”)。
- 学习能力:结合你的学习风格,说明如何适应曼大的教学模式 —— 比如 “本科常以小组形式完成课程项目(如‘电商平台设计’),锻炼了团队协作和 deadline 管理能力,能快速适应曼大的小组作业要求”。
模块 4:Personal skills & experience(实践经历 —— 体现 “应用性”)
实践经历不是 “堆砌简历”,而是要链接专业需求,证明你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 经历筛选:优先选择与专业相关的经历 —— 比如申商科可写实习(如 “在银行风控部门实习,参与客户信用评估模型的优化”)、申文科可写志愿者(如 “在公益组织负责新媒体运营,用专业知识提升推文阅读量”)。
- 描述公式:用 “项目背景 + 具体行动 + 问题解决 + 能力提升” 的逻辑展开 —— 例如 “在 XX 公司市场部实习期间(背景),负责策划校园推广活动(行动),因预算有限,我通过社交媒体裂变传播替代线下活动,最终实现参与人数超预期 50%(问题解决),提升了我的成本控制和创意策划能力(能力提升)”。
- 非相关经历转化:如果没有直接相关的经历,可挖掘其中的可迁移技能 —— 比如 “作为学生会主席组织迎新活动,锻炼了统筹协调和沟通能力,这对未来参与曼大的学术项目小组至关重要”。
模块 5:Your future?(职业目标 —— 体现 “规划性”)
招生官想看到你 “有明确的目标”,且曼大的课程能帮你实现目标,避免 “假大空”:
- 短期 + 长期目标:具体到行业和岗位 —— 比如 “短期目标是进入英国某科技公司担任数据分析师,长期目标是回国从事 AI 医疗领域的数据建模工作”。
- 课程链接:说明曼大的课程如何助力目标 —— 比如 “曼大《医疗数据挖掘》模块能让我掌握医疗行业的数据处理规范,《职业发展规划》课程的企业合作资源,能帮我积累行业人脉,为实现短期目标打下基础”。
- 申博目标补充:如果计划读博,可说明 “希望通过硕士阶段的研究项目,明确博士阶段的研究方向,并争取与导师合作发表论文,为申博积累学术成果”。
三、加分技巧:让 PS 更出彩的 3 个细节
- 逻辑流畅:每个模块之间要有衔接,比如 “因为对数据科学产生兴趣(模块 2),所以关注到曼大的课程设置(模块 1),而我的学术和实践经历(模块 3、4)能支撑我完成课程,最终实现职业目标(模块 5)”。
- 细节具象:少用形容词,多用数据和案例 —— 比如不说 “我有很强的科研能力”,而说 “在 XX 课题中,我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收集并分析 300 份样本,撰写的报告被导师推荐参加校级学术论坛”。
- 态度真诚:不用刻意 “讨好” 招生官,也不用假装 “行家”—— 承认自己还有待提升,但要展现学习的热情和潜力(如 “虽然我目前在深度学习方面的经验有限,但已通过在线课程自学基础,希望在曼大的课程中进一步深耕”)。
写在最后:PS 是 “你的故事”,不是 “模板的堆砌”
曼大官方给出的框架,本质上是帮你梳理 “招生官想看到什么”,但最终打动人心的,是你独特的经历、真诚的动机和清晰的规划。与其在网上找 “曼大 PS 模板”,不如按照这个框架,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动笔 —— 毕竟,没有任何一份模板,比 “属于你的故事” 更有说服力。
如果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惑,比如不知道如何挖掘经历亮点、如何匹配曼大的专业要求,也可以寻求文书梳理,但一定要确保内容的真实性 —— 毕竟,真诚才是申请的 “必杀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