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美国高等教育,如同在钢丝上跳芭蕾的舞者——表面优雅,实则每一步都充满挑战。言论自由与院校身份认同,这两大议题,正像一对“欢喜冤家”,给各大高校出了道难题。Lehigh大学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寻求平衡:一方面高调通过了“芝加哥原则”,强调自由表达,另一方面又推出了全新的品牌战略。这一系列操作,体现了大学在多元挑战中的灵活应对。
Lehigh大学校长Joseph J. Helble在视频讲话中,对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将此比作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时刻”。他指出,Lehigh大学之所以能在这波浪潮中保持稳定,甚至还能“创新和领 导”,得益于其深厚的价值观和强烈的使命感。他明确表示,大学的使命不仅在于传道授业,更在于培养能改变世界的“未来创造者和问题解决者”。这一观点,反映了现代大学在传统使命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
Lehigh大学的这一系列举动,是当前美国高等教育复杂环境的一个缩影。当大学被赋予更多社会功能和期待时,如何在坚守言论自由的底线,确保思想的碰撞与多元声音的存在,同时又构建一个让所有成员都感到被尊重、有归属感的和谐社区?这不仅是大学管理者面临的挑战,也是整个高等教育体系需要共同应对的课题。
言论自由的坚守与演变:从芝加哥原则到Lehigh模式
“芝加哥原则”在美国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言论自由领域的“黄金标准”。2015年,芝加哥大学发布了这份划时代的“言论自由委员会报告”,明确表示大学不应保护学生免受“不受欢迎、令人不快甚至可能深深冒犯”的思想和言论的冲击。这一原则迅速被广泛采纳,目前已有超过110所大学将其作为衡量言论自由承诺的标准。
然而,Lehigh大学在采纳“芝加哥原则”时,并未全盘照搬,而是特别制定了一份“Lehigh序言”。这一序言在强调言论自由的同时,明确承诺要建立一个充满归属感的包容性社区。Lehigh大学校长Joseph J. Helble强调,言论自由和社区归属感是“同等重要”的。这种“Lehigh模式”,既捍卫了思想碰撞的自由空间,又强调了归属感和公平社区的重要性,体现了大学在多元价值观中的平衡艺术。
其他大学在处理言论自由与社区归属感的关系时,也各有策略。例如,Vanderbilt大学通过提供丰富的学生组织和专门中心,如女性中心、LGBTQI+生活中心等,为不同背景的学生提供支持,构建了一个多元、包容的社区环境。这种策略并非直接干预言论,而是通过营造包容性环境,促进尊重差异和建设性对话。
重塑大学形象:品牌战略的必要性与挑战
在当今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大学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Lehigh大学推出全新的品牌形象“Real”,旨在通过清晰、引人入胜的方式,传达其“培养未来创造者和问题解决者”的价值主张。这一品牌战略不仅是对外宣传,更是对内凝聚共识,通过统一、富有感染力的品牌形象,树立独特的大学身份。
其他大学在品牌建设方面也各有特色。例如,Elon大学推出了全面的“品牌指南”,详细规定了校徽、颜色、语调等品牌元素的使用,确保所有部门和沟通渠道都能传达一致的大学形象。内华达大学里诺分校则通过严格的视觉识别规范,确保大学标志在各种场合下的清晰呈现。这些举措,反映了大学在品牌建设中追求统一性和辨识度的共同目标。
高等教育的创新与未来之路
高等教育正经历多方位的变革,数字学习的融合、全球合作的加深,以及对社会变革的响应,成为大学面临的重大挑战。数字学习从早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到如今的在线平台和智能辅导系统,AI和VR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沉浸式学习体验。然而,数字鸿沟和隐私安全问题,仍然是大学需要解决的难题。
全球合作也成为高等教育创新的重要方向。大学与私营部门、政府和社区的合作,推动了研究转化、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发展。例如,弗吉尼亚理工大学通过与亚马逊等企业的合作,培养高需求领域的人才,推动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
世界大学创新Leaders网络(WUNI-L)的成立,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大学网络的创新策略和跨文化合作。WUNI-L通过共享创新策略、best实践,并支持WURI基金会,重新定义了大学的社会影响力,强调了大学对社会和产业的实际影响。
Lehigh大学通过采纳“芝加哥原则”并辅以“Lehigh序言”,以及推出全新品牌战略“Real”,展现了其在复杂环境中寻求平衡与领导力的决心。这一系列举措,反映了现代大学在言论自由、社区归属感和品牌建设之间的平衡艺术。
展望未来,美国高等教育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也充满机遇。大学不仅是知识的灯塔,更是创新引擎和社会责任的承担者。通过整合数字技术、深化全球合作,并积极参与解决全球性挑战,大学将继续发挥其塑造未来的关键作用。Lehigh大学的经验,为其他大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展示了如何在传统使命与现代挑战之间找到平衡,推动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