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理论物理精研理学士(Bachelor of Science in Theoretical Physics - Enrichment Stream)介绍
香港中文大学(CUHK)理论物理精研理学士(课程编号 PHYSN-ERP)是理学院物理系于 2015 年推出的高阶本科项目,前身为物理学荣誉学士相关方向,专为对理论物理有浓厚探索欲、有志于学术深造或前沿科技研发的学生量身打造。依托中大物理系深厚的学术积淀、国际化师资团队与跨学科资源,课程以 “夯实理论根基、深耕前沿领域、强化科研能力” 为核心,构建从基础物理到尖端研究的完整培养体系,成为物理领域拔尖人才的成长摇篮。
核心培养目标
本项目聚焦理论物理的本质探索与应用创新,旨在培养具备高质量学术素养与综合能力的物理人才:
- 构建系统且深入的理论物理知识体系,涵盖经典物理与现代物理核心分支,掌握物理建模与逻辑推演的核心方法;
- 训练严谨的科学思维、定量分析与抽象推理能力,具备独立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并解决复杂物理问题的素养;
- 培育学术研究核心能力,为硕士、博士阶段深造(尤其是理论物理及相关交叉领域)奠定坚实基础;
- 赋能跨学科应用能力,使其能将理论物理思维迁移至科技、金融、人工智能等多元领域,适应创新型社会需求。
课程体系与核心内容
课程采用 “核心必修 + 高阶选修 + 科研实践” 的模块化结构,总修读学分需达到 99 学分,其中物理相关科目不少于 68 学分,兼顾理论深度与学习灵活性:
1. 核心必修课程(56 学分,筑牢理论根基)
覆盖理论物理核心领域,构建严谨的知识框架,包括:
- 基础核心课程:力学、电磁学导论、热物理学、量子物理(一)、物理学实验(一、二)、物理习题课(一、二)等;
- 高阶理论课程:理论物理方法、经典力学进阶、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二)、数学物理等;
- 研究基础课程:物理专题讨论、计算机物理基础、物理系统的定量方法等,衔接科研实践能力培养。
2. 高阶选修课程(12 学分,个性化方向探索)
学生可根据学术兴趣与发展规划,从前沿方向中选择选修课程,部分热门领域包括:
- 现代物理前沿: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原子分子与光物理、宇宙学、相对论等;
- 交叉学科方向:量子信息科学、计算物理、生物物理、金融物理、纳米科技专题等;
- 研究进阶课程:部分研究生阶段基础课程对外开放,为学术深造提前铺垫。
3. 拓展与实践模块
- 通识与副修:需修读 15 学分通识课程、2 学分体育课程,及 14-16 学分副修或选修课程,计算机科学、数学、经济学、人工智能等是热门搭配,形成 “理论物理 + 专业技能” 的复合能力结构;
- 科研实践:强制参与物理专题讨论,鼓励加入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UROP)、学术项目(Project),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前沿课题研究,积累学术实践经验;
- 交流与实习:可参与海内外暑期交换计划、国际学术研讨会,或赴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实习,拓展国际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