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科申请这个备受关注的领域,许多同学拥有出色的学术成绩和标化考试分数。当这些量化指标变得普遍时,招生官如何看到分数之外的你?文书,恰恰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
它没有标准答案,其核心在于通过讲述你的经历与思考,呈现一个立体而真实的自己。
今天,我们邀请到有着多年指导经验的朱老师,与大家一同探讨一些不那么常规的商科文书题目,希望能为你的申请准备带来一些启发。
常规文书题目的常见脉络
熟悉商科申请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多数文书题目希望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
你选择这个项目的具体原因
-
你的长期职业规划与个人目标
-
该项目将如何帮助你实现这些目标
-
你感兴趣的企业、岗位以及希望从中获得的经验
这些问题通常可以通过深入了解项目信息和梳理个人经历来回答。接下来,我们将目光转向一个风格独特的题目——杜克大学的“25件小事”。
一份特别的文书:杜克大学的“25件小事”
在众多商科文书中,杜克大学富卡商学院的“25件随机小事”显得别具一格。这道题目并不着重考察你的专业成就,而是真诚地提问:学术之外,你是怎样一个人?
这道沿用多年的题目,让许多优 秀的申请者投入了大量时间进行自我探索。在审阅过众多学生的初稿后,我们发现,许多人在生活中的确拥有丰富而有趣的侧面。
然而,也有些同学在写作过程中感到困难,觉得自己的经历似乎不够突出。一个常见的误区是,试图将这25件事依然作为专业能力的展示台,大量重复简历或个人陈述中已提及的金融相关经历。这恰恰是需要注意避免的。
那么,在构思这25件事时,我们可以关注哪些方面呢?
几个实用的思考方向
为了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建议,朱会娟老师参考了过往被录取学生的分享,总结了以下几点思路,希望能帮助你打开灵感:
-
展现多样性:核心是呈现你性格与兴趣的丰富层面。
-
寻求新内容:尽量避免重复其他申请材料中已经出现的信息。
-
注重独特性:普遍的兴趣爱好(如跑步)如果缺乏个人故事支撑,可能会显得平淡。可以思考它对你而言为何特别——例如,是马拉松的挑战,还是数年如一日的坚持?
-
听取他人感受:写完初稿后,可以请家人或朋友阅读,在不告知这是你的故事的前提下,询问他们对文中人物的印象。他们的直观感受可以作为有用的参考。
-
拓宽题材范围:过往录取者的分享涵盖了哲学思考、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方式、个人爱好、成长中的重要片段、家庭故事、旅行见闻、社区活动参与等等。
完成这篇文书需要你静下心来,从多角度审视自己。这个过程本身也反映出杜克大学的独特视角:它不仅关注学术成就,也同样珍视每个个体带来的独特视角与生活温度。
当多数硕士项目将文书重点 strictly 放在专业规划时,杜克特意为“生活中的你”留出了表达空间。不妨将那些学术之外的星光——无论是你关注的领域、独特的爱好,还是一次印象深刻的尝试——真诚地写入你的故事。
让这一页文书,成为展现你丰富侧影的窗口。
写在最后
如果你在选校定位或文书构思过程中感到困惑,希望获得更多信息与参考,欢迎进一步了解新东方美国研究生部的相关服务,我们可以一起聊聊你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