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4 日,英国政府正式发布移民法修正案 HC 1333,这场 “疾风骤雨” 式的政策变革,覆盖学签、工签、毕业生签证等几乎所有核心移民领域,为 2025 年及以后计划留英的群体带来深远影响。英国移民正彻底告别 “宽松吸量” 阶段,迈入 “精英筛选” 新时代。
一、政策核心逻辑:移民是特权,而非权利
英国政府在《移民白皮书》中已明确强硬态度 ——“移民是特权,不是权利”。这一基调贯穿 HC 1333 修正案全程,意味着英国未来将以 “高门槛、高贡献” 为导向,精准筛选能为本土创造价值的人才,普通群体留英难度大幅提升。
二、对普通留学生与工签申请人的双重冲击
1. 工签语言门槛:从 B1 跃升至 B2
自 2026 年 1 月 8 日起,工签(Skilled Worker)和高潜力人才签证(HPI)的语言要求,将从 CEFR B1 级别(雅思总分及单项 4.0)提升至 B2 级别(雅思总分及单项 5.5)。
- 过渡政策:已持 B1 语言标准工签者,续签可沿用 B1 条件;2026 年 1 月 8 日前提交首次申请者,仍按旧规执行。
- 政策影响:B1 是基础生存英语,B2 要求能流利参与专业讨论。这不仅拒绝 “哑巴” 工作者,还将压力前置到留学阶段,留学生需在校期间提升英语(尤其是口语和写作)至专业水平,否则可能失去工签申请资格。
2. PSW 签证:本科 / 硕士时长从 2 年缩至 18 个月
2027 年 1 月 1 日起,本科和硕士毕业生的 PSW(毕业生签证)时长缩短至 18 个月,博士毕业生仍保持 3 年不变。
- 过渡政策:2027 年 1 月 1 日前申请并获批的 PSW,仍维持原时长(本科 / 硕士 2 年,博士 3 年)。
- 政策影响:6 个月的缩短带来多重压力。求职缓冲期几乎归零,毕业生需在毕业典礼后立即高强度求职;对雇主吸引力下降,中小企业可能因 “试用期短、转工签紧迫感强” 望而却步;工签转换容错率极低,压缩 “找工作 - 转工签” 全流程时间。2025 年秋季入学、2026 年毕业的硕士生,将是最后一批享受 2 年 PSW 的群体。
三、精英人才路径:有保有压,精准筛选
1. 高潜力人才签证(HPI):名单扩容 + 年度限额
2025 年 11 月 4 日起,HPI 签证实施 “扩充并限额” 策略。
- 名单扩容:全球TOP大学名单(Global Universities List)翻倍,总量超 200 所,更多中国(如部分 C9 联盟高校)、美国、亚洲TOP名校毕业生获申请资格。
- 年度限额:首次引入配额,每年最多接受 8000 份申请,HPI 从 “符合即得” 变为 “符合资格 + 拼手速” 的竞争性申请,未来通道开放后竞争将异常激烈。
2. 全球人才签证(GTV):放宽建筑领域标准
2025 年 11 月 11 日起,建筑领域申请 GTV 的证明标准放宽,建筑师可凭团队名义成果(如项目入围 / 获国际奖项)作为成就证明,无需局限于个人作品。同时,“杰出奖项” 清单更新,新增 27 项国际大奖,删除 1 项停办奖项。这一调整是英国倾听行业协会意见后的务实举措,旨在精准吸纳建筑领域尖端人才。
四、毕业生创业:关闭旧门,打开新路
2025 年 11 月 25 日起,已完成学业的学生签证持有人,可在英国境内直接转换为新创始人签证(Innovator Founder)并创办公司。该规定取代了已关闭的创业签证(Start-up)相关条款,虽 Innovator Founder 签证门槛更高(需成熟商业计划和背书),但胜在一步到位(3 年签证)且具备永居导向,为有高可行性商业计划的TOP毕业生提供合规、延续性的创业路径。
五、留英新形势:起点决定上限,精英内卷加剧
HC 1333 修正案清晰传递出:英国留学 “下半场”(留英就业)难度剧增,“上半场”(学校申请)质量直接决定最终上限。当 PSW 缩短、工签语言提标、HPI 限额,雇主筛选时,毕业院校 “含金量” 将成为核心评判标准,G5 院校(牛津、剑桥、IC、LSE、UCL)学位将是竞争中的 “硬通货”。未来,只有TOP人才才能在英国移民竞争中占据优先权,这场角逐从递交 G5 申请时就已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