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伦敦迎来了属于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简称IC)毕业生们的重要时刻——2025年秋季毕业典礼(Commemoration Day) 在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盛大举行。三千余名本科毕业生盛装出席,家人、导师、同窗共同见证他们的荣耀时刻。
礼堂内掌声雷动、乐声悠扬,这是无数学子梦开始的地方,也是他们奋发拼搏的印记。

“Commemoration Day”这一名称,源于1945年英王乔治六世与伊丽莎白王后对当时“皇家理学院”百年校庆的访问。
自此以后,帝国理工每年都会在这一日举办隆重典礼,以纪念学校悠久的科学传统与创新精神。
从伦敦市中心的科学博物馆,到南肯辛顿校区的标志性建筑,帝国理工的气质始终如一——严谨、理性、先锋、务实。
在科研与工程领域,它是英国的“硬核代表”;在学术圈,它是与剑桥、牛津、LSE并列的G5大学;在全球学生眼中,它更是象征着“科学与科技的突破挑战”。
帝国理工:从“梦校”到“卷王”
提到英国名校,帝国理工几乎是中国理工科学生的“梦中情校”。无论是工科、计算机、数学,还是新兴的金融数据交叉学科,IC都代表着学术实力与未来就业力的顶端。
然而,近年来帝国理工的申请难度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升。
一句话总结就是:卷到飞起。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学生对IC的热度连年上升,而录取门槛也在同步抬高。我们从最近六年数据入手,看看帝国理工到底有多卷。
根据帝国理工官网公开的数据,2023申请季(即2023 entry)共有7078名中国学生递交申请,较上一年上涨8.5%,延续了高热度趋势。但真正让人紧张的是——录取率正在不断下滑。
•发放 offer 总数:1607 封,比上一年减少 57 封;
•整体 offer 率仅为 15.07%,创下近六年最低纪录;
•最终入学人数为 680 人,换算录取率不到 10%。
换句话说,100个中国学生中,可能不到10个能进IC。这一数字放在G5中,也是难度主要。与之相比,伦敦政经(LSE)近年对中国申请者的录取率仍保持在15%左右,牛津、剑桥本科录取率约为10%-12%。
从2025fall申请季情况看,这种高冷态度仍在持续。拒信普遍提前、面试难度加大、对A-level与AP成绩要求更严。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想拿下IC的offer,难度只会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