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港大、港中文这些好学校的热门专业申请越来越激烈,但香港整个教育体系正靠着 “政策放宽 + 资源扩招” 提供了更多申请机会。
老牌院校扩招,部分名校录取率高
其实香港有很多老牌院校,不仅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每年招收的内地学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比如香港浸会大学,2024年浸会大学录取了301名内地生,比2023年多招了122人,2025年计划进一步扩招到600多人,目前非本地生比例占19.6%(还没到40%的上限),估计录取率在20%到30%之间。
再看就业率方面,2024年该校毕业生平均年薪25.9万港元,比上一年涨了近一成,涨幅全港最明显;整体就业率达到96%-97.6%,65.3%的内地毕业生在 3 个月内就找到了工作。
香港城市大学同样值得关注,2024年该校录取了220名内地生,2025到2026 学年计划扩招到300人。2024年该校毕业生平均年薪26.9万港元,像数据科学这类专业,约60%的毕业生月薪超过3万港元。
冷门方向 + 新兴院校机会多
而在今年申请季里,香港城市大学、浸会大学、教育大学等知名院校都宣布延长部分热门专业的申请时间,明显是还没招满学生。
以香港教育大学为例,它的特殊教育等专业因为专业性强,对学生的兴趣和专业背景要求高,申请的人不多,目前还有名额空缺。
除了这些,随着香港教育的发展,一些新兴院校也逐渐受到关注。
比如香港恒生大学,它的商科、管理、会计等专业设置很实用,和市场需求结合得很紧。虽然这所学校的综合排名不如香港八大,但在某些专业领域有独特优势。像该校的供应链管理专业,因为开设时间不长,知名度还不高,申请的人少,录取率比较高。
还有一些传统院校为了适应社会需求,也在开设新兴专业。比如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专业,依托香港科技大学和广州大学的资源,教学质量有保障。作为新专业,首年招生时申请的人不多,录取要求也不算高。
政策放大招:国际生优势拉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香港这几年一直在出台政策吸引留学生。
从2023年起,香港多所大学提高了留学生录取比例,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提到,从2024到2025学年开始,政府资助的高校把招收留学生的比例从20%提高到40%,让更多海外学生有机会入学,部分专业还取消了对内地学生的额外笔试要求。
在政策支持下,香港院校正主动扩大国际招生,内地国际生凭借雅思 / 托福成绩和学术背景,申请优势越来越明显。
近年来,“东方之珠”香港正凭借政策红利、性价比优势及区位便利,成为留学市场的 “新兴增长极”,香港留学热度飙升已成定局。
这种变化本质上是教育资源配置、国际局势与政策导向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学生与家庭对留学风险的评估更趋理性,开始将政策稳定性、就业落地性等纳入核心考量;另一方面,如香港等区域教育枢纽正通过制度创新抢占人才红利。
总的来说,香港留学难易并存。“难”就在于,转向香港的庞大生源市场潜力巨大,暴涨的申请量已将部分热门院校的录取门槛推高至堪比英美名校,竞争堪称惨烈;“易”就在于,在政策红利下非本地生录取比例提升,部分院校冷门专业、新兴学科及新兴院校存在诸多申请机会,为不同背景的学生提供了差异化选择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