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开学季,相信很多人都在朋友圈刷到了伯克利Data Science千人大课的照片……
没错,美国知名大学的理工科课堂就是这么火爆!
不仅是伯克利,麻省理工、斯坦福、康奈尔等名校的理工科课程也几乎场场爆满。
为什么?因为理工科在美国就是“抢手货”。
根据美国《2023年门户开放报告》(Open Doors Report),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工程学连续多年稳居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最热门的两个专业,人数占比超过30%。
换句话说,十个中国留学生里,就有三四个在读理工科。
这份数据背后,反映的是中国学生和家长对理工科的执念:就业前景好、科研平台强、未来转码/深造都有无限可能。
听上去一切都很美好,但热度高≠容易进!尤其是藤校&Top10理工科录取,简直卷成修罗场……
理工科申请背后的挑战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把理工科写在申请表上,藤校和知名大学的招生官们却在想:
“又一个中国男生/女生,物理、数学竞赛一堆奖,实验室经历一大把,但人物形象……有点单薄。”
这,就是中国学生在申请理工科时面临的刻板印象。
比如23年有一位硅谷华裔理工男的申请故事,大家应该也有耳闻……他GPA3.97/4.42,SAT1590,从小酷爱编程的他拿过不少奖项,甚至还在高二时就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这样一位有着漂亮履历的少年,最后在美本申请时却接连被MIT、斯坦福、UCB、UMich等16所学校连拒。
网上有人认为,这事儿反映出了亚裔理工科男生所面临的隐形歧视,但凡他换个种族都被录取……
更可怕的是,美本招生官对中国理工科学生的误解,还在越陷越深:
中国竞赛辅导产业化,导致奖项可信度大幅下降;
申请者活动列表同质化,100个学生里有90个都做科研和实习;
文书要么内容空洞,缺乏人格魅力,要么与活动列表不符,一看就是代写……
中国理工科申请者该何去何从?
上面的亚裔小哥是否应该被录取我们无法提出结论,但他的经历也能给我们中国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想申请知名计算机、生物等理工科专业的同学,你要有非常出色的成绩,以及有出色的竞赛和科研项目。
美国精英大学追求的从来不是做题家,而是有趣、有故事、能贡献多样性的人。
其次,还要看你的性格、潜力、勇气等方面的个人特质。申请者需要通过活动列表、推荐信和文书等方式,有策略地去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性格特征,以显示自己的行动力和独特性。
比起全才和专才,美国大学更喜欢“T”型发展的学生——你要有所专长,也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