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来咨询的很多学生都提出了一个顾虑:
在同一个学院申好几个项目,会不会让招生老师觉得不诚心,从而产生什么负面影响?
其实完全不必有这个担心。我们来看几种典型的情况:
第1种,也是最普遍的,敞开了随便申。
比如港大商学院。在同一批次中,同一个学生申5个项目、收到4份offer的情况我们也有过。
第二种,会要求对志愿进行排序。
比如港中文的传媒类专业,或者南洋理工的EE类专业。
这类专业大家普遍会海申,但是在进行推研之前,会收到要求对志愿进行排序的邮件,即排序信。
然后学院再根据志愿顺序进行推研。
第三种,也会发排序信,但不妨碍依然下多个offer。
比如港大的法学院。
我们去年就有学生在答复了排序信后,依然收到两份offer。
最后一种,确实存在申多个项目也只会录一个的情况。
比如南洋理工公共管理学院的MME和China and Global Governance,一般来说只会发其中一个项目的offer。
但这也不妨碍大家两个都申。争取是要争的,保底也是要保的。具体下哪个项目的offer,看天意。
而真的不希望大家多申的学院或学院,会有明确的限制,比如UCL和LSE;再比如澳科、西浦等。
其它学校,在申请费越来越高的今天,是欢迎大家多申的。
因为真正体现诚意的,并不在于申了几个项目(毕竟哪怕在这个学院或学校只申一个,也不妨碍在其它学校申了一堆),而在于交不交巨额留位费。
PS:正好这两天看到UCL offer超发导致已录取的学生最后换不到CAS,也简单聊两句。
而之所以超发到CAS都不够,就是因为留位费的时限要求太松、金额太少了;往年被鸽穿了,今年就多发点,一不小心又发太多了。
UCL的竞争对手不仅来自于G5的其它四所,更来自全世界,所以预判offer实际接收率,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再这样发展下去,可能也不得不提高留位费的要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