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送孩子赴澳读中小学的家庭,往往先被公校“学费低”和私校“年费数万澳元”的差距吸引,但择校的核心从来不止于费用。公立与私立学校在课程、资源、入学规则等维度的差异,直接影响孩子的适配度,以下4个关键点值得家长重点考量。
1. 课程设置: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分野
公校课程由各州政府统一制定,如新州的HSC、维州的VCE,聚焦基础学术能力,适合目标澳洲本土大学、希望夯实学科基础的学生。私校则更灵活,除遵循州课程框架外,多数会开设IB、A-Level等国际课程,还增设艺术、领导力、户外教育等特色模块,适配有海外学业规划或兴趣多元的孩子。
2. 入学门槛:学区制与自主招生的不同
公校实行“学区划片”,本地学生凭住址入学,国际生需通过州教育局统一申请,仅需提供成绩单,无需强制语言考试,录取相对容易,但招收国际生的名额有限。私校是自主招生,一些学校会要求AEAS成绩、校内测试,部分还要面试和推荐信,考察学术与综合素质,门槛更高,但对国际生的语言支持(如ESL课程)更完善。
3. 资源配置:基础保障与高端多元的差距
公校资源由政府统一分配,有标准教室、基础实验室,能满足教学需求,但特色设施(如马术场、专业音乐厅)较少,课外活动以常规社团为主。私校依托学费和捐赠,硬件更优,师资平均水平更高,还配备艺术、体育专业教练,课外活动覆盖露营、编程、戏剧等数十种,能从各个方面支撑学生兴趣发展。
4. 家校互动:规范沟通与深度参与的区别
公校与家长的沟通以定期家长会、成绩报告为主,频率较低,形式规范。私校更强调家校绑定,会频繁沟通学生情况,还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或慈善活动,部分家长的建议能影响学校决策。此外,私校家长多为高收入群体,有人认为能积累人脉,但也要考虑孩子是否适配其社交环境。
两类学校无高低之分,家长需结合家庭经济、孩子学业规划和能力特点选择:注重性价比与本地融入选公校,追求多元资源与国际视野选私校,适配性远比费用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