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委组织部公布了《北京市2026年度定向选调和“优培计划”公告》。这份文件对国内毕业生和留学生都有重要影响,也再次提醒大家,未来进入体制的路径正在变得越来越“门槛清晰”。
什么是定向选调和优培计划?
简单来说:
-
定向选调:面向特定高校选拔优质应届生,录用后进入公务员编制。
-
优培计划:主要面向市属企事业单位,录用后获得事业编制。
这次公告中,定向选调的对象依旧是全国部分双1️⃣流高校毕业生。优培计划则在此基础上,还扩展至北京市属高校的重点学科,以及留学生群体。
对留学生的新要求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今年优培计划明确指出:
-
2025年8月1日至2026年7月31日期间取得海外研究生学历的应届生;
-
学校需位列2025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100;
-
学制需满一年;
-
本科需就读于公告列明的国内相关高校(或对应学科)。
换句话说,如果是留学生想要走“优培计划”,必须参考软科排名,而不是QS、U.S.News 或 THE。
为什么是软科排名?
和其他综合排名不同,软科排名更偏重学术产出和科研实力,例如:
-
诺贝尔奖、菲尔兹奖获奖者数量;
-
高被引科学家数量;
-
《Nature》《Science》论文发表情况等。
北京选择这一标准,也意味着用人单位在筛选时更注重学术底蕴和科研能力,而不是“国际认可度”或“声誉类指标”。
招录规模与趋势
从人数上看:
-
2026年定向选调计划招录529人,比去年略有增加;
-
优培计划招录401人,比去年少一些。
岗位方面:
-
定向选调主要是党政机关的市级、区级和基层职位;
-
优培计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管理型事业单位,如公积金管理中心、大数据中心;另一类是技术、服务类机构,包括科研院所、医院,也涵盖北控集团、北京地铁、北京建工等大型企业。
对留学生的启示
如果未来打算回国进入体制内,北京、上海的选调政策一定要提前关注。对留学生而言,这里有几点建议:
-
择校时看清指标:若明确有进体制的打算,申请海外研究生时要参考软科排名。
-
把握时间节点:2025年8月1日至2026年7月31日间取得学历的毕业生才有资格。
-
材料准备充分:除了学历,还要注意本科背景是否在名单范围内。
更多利好政策
除了定向选调与优培计划,近年来各地对留学生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
-
落户政策:上海对世界前50院校毕业生免除社保要求直接落户,前100院校毕业生只需缴满6个月社保。
-
创业支持:北京推出13条措施,为留学人员创业提供资金、住房、落户等支持。
-
职称评审:留学人员首次申报可直接按实际水平参与,不必层层递进。
顾问小结
对计划留学又考虑回国发展的同学而言,北京的最新公告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
-
海外学历不是“通行证”,只有符合硬性标准(软科前100),才能进入政策范围。
-
选择海外院校时,需要结合未来职业规划,而不是单纯参考QS排名。
把握好政策导向,才能真正让留学经历在归国发展中发挥优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