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语热”到“德语潮”:这届年轻人学小语种,更爱“实用主义”了!-新东方前途出国

您的位置: 首页>顾问中心>王会娟>日志>从“韩语热”到“德语潮”:这届年轻人学小语种,更爱“实用主义”了!

欢迎向我提问

*顾问预计24小时内解答,并通过短信方式通知您

王会娟

王会娟

欧亚咨询顾问

    获取验证码
    向TA提问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太原 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继续向王会娟提问 >
    预览结束
    填写信息下载完整版手册
    获取验证码
    一键解锁留学手册
    在线咨询
    免费评估
    留学评估助力院校申请
    立即评估
    定制方案
    费用计算
    留学费用计算器
    电话咨询
    预约回电

    顾问将于15分钟内回电

    获取验证码
    立即预约
    咨询热线

    小语种欧亚留学
    400-650-0116

    输入验证码
    我们已向发送验证码短信
    查看短信并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秒后可重新发送

    导航

    从“韩语热”到“德语潮”:这届年轻人学小语种,更爱“实用主义”了!

    • 语言教学
    • 其他
    2025-09-21

    “以前选小语种,看的是韩团打歌、日漫更新;现在报名前,先查‘学完能进哪些行业’‘副业能接什么单’。”刚在某语言机构报了德语班的98后小夏,翻着课程表上的“汽车专业词汇”“商务邮件写作”模块,这样总结自己的学习动机。

    从“韩语热”到“德语潮”,从“为追星学”到“为用而学”,这届年轻人的小语种学习,正在经历一场静默的转型——兴趣仍是起点,但“学完能用在哪”,成了更关键的决策砝码。

    数据说话:60%学日语为“追番+旅游”,40%学德语奔“车企+读研”

    我们联合3家语言培训机构、2所高校外语学院,调研了近500名18-28岁的小语种学习者,发现Z世代的选课逻辑,早已跳出“跟风”框架:

    • 日语学习者:60%的核心需求是“看懂生肉番剧+赴日自由行”(如掌握“温泉旅馆用语”“动漫梗”);30%将目标延伸至“日企基础岗位”(如跨境电商客服、化妆品导购);仅10%单纯为“考级”学习。
    • 德语学习者:40%明确指向“汽车/机械行业”(如进入大众、比亚迪德国分公司,或从事零部件贸易);35%为“留学德国”做准备(需德福/DSH成绩);25%因“德国工业设计”“极简生活方式”产生兴趣,但同样关注“语言能否转化为职业优势”。

    “以前学韩语,班里一半人是追EXO;现在学德语,问‘能进车企吗’‘能给中德项目当翻译吗’的同学占大多数。”某韩语机构负责人感慨,“年轻人的问题越来越‘功利’,但也越来越清醒。”

    兴趣与职业,如何从“两张皮”变成“组合拳”?

    这种转变,并非否定兴趣的价值,而是年轻人更擅长“把热爱变成工具”。我们采访了3位“实用主义学习者”,他们的故事,藏着兴趣与职业的平衡密码:

    案例1:从“追番党”到“动漫翻译”——日语的“次元变现”

    22岁的阿琳是《咒术回战》《间谍过家家》的死忠粉,学日语最初只是为了看生肉。但她很快发现:“弹幕里总有人问‘这句日语什么意思’,我可以试着翻译呀!”

    她从B站UP主起步,翻译动漫资讯、角色台词解析,逐渐积累了一批粉丝。现在,她兼职为动漫公司做“字幕校对”——“需要准确理解原句的语气,比如角色生气时的‘ふざけるな’(别开玩笑了),不能直译成‘别开玩笑’,要翻出那种咬牙切齿的感觉。”

    “学日语让我看懂了番剧,而想靠它赚钱,就得把‘看懂’升级成‘能输出’。”阿琳说,现在她会刻意积累“ACG领域术语”(如“原画”“分镜”),甚至报了“动漫翻译实战课”,“兴趣是火种,职业是燃料,两者得一起烧。”

    案例2:从“工业迷”到“车企翻译”——德语的“硬核对接”

    小夏的德语学习,始于一款德国工业纪录片:“里面讲大众工厂的自动化生产线,我连‘机械臂编程’的德语都不会,只能看字幕猜。”

    为了“搞明白”,她系统学起德语,重点攻克机械、汽车专业词汇(如“Montagelinie”装配线、“Qualitätsprüfung”质量检测)。现在,她在某跨境汽车零部件贸易公司实习,主要工作是“翻译中德技术邮件”“跟进订单术语一致性”——“上周帮公司澄清了‘Schmiermittel’(润滑油)的型号争议,避免了10万订单损失,领导夸我‘语言就是生产力’。”

    对小夏来说,德语不仅是“能和德国客户聊天”,更是“能看懂图纸、谈成合作”的硬技能。“学之前我就想好了,要么进车企做技术支持,要么做汽车领域的跨境电商,语言只是敲门砖,专业才是底气。”

    案例3:从“留学预备生”到“德语家教”——知识的双向流动

    “一开始学德语是为申请德国设计学院,但备考时发现,教初学者反而能帮我更扎实地掌握语法。”25岁的雨桐,现在是某线上平台的德语家教,学生从高中生到职场新人都有。

    她的教学很有特色:“教‘购物用语’时,会结合德国超市的真实价签;讲‘时间表达’时,会聊德国人的守时文化。”学生反馈:“比死背单词有意思,还能了解德国生活。”

    雨桐的收入,成了留学资金的重要补充。“以前觉得‘学语言为了自己’,现在发现,‘教别人’能让知识更牢固,还能认识不同背景的人——有个学生家长是做中德贸易的,现在成了我的职业导师。”

    “小语种+副业”组合:这些方向最接地气

    年轻人的“实用主义”,催生了一批“小语种+”副业新场景。结合市场需求和学习者反馈,这几个方向门槛低、变现快:

    1. 日语:动漫/游戏相关翻译、赴日旅游定制

    • 翻译:为动漫平台校对字幕、为游戏公司翻译剧情文案(需熟悉ACG术语,可通过“萌娘百科”“游戏本地化社区”积累);
    • 旅游定制:做“私域导游”,帮自由行游客规划路线、翻译方言(如京都老人用的“関西弁”)、讲解神社文化(需补充民俗知识)。

    2. 德语:汽车/机械行业翻译、中德留学咨询

    • 翻译:承接中小企业的“技术资料翻译”(如产品说明书、展会海报),单价约100-200元/千字(可在“有道人工翻译”“做到网”接单);
    • 留学咨询:为计划申请德国高校的学生做“wen书润色”“面试辅导”(需熟悉APS审核、专业匹配度要求,可从学长学姐经验起步)。

    3. 韩语:韩系美妆测评、跨境直播助播

    • 测评:在小红书、抖音做“韩妆成分解析”(需学习化妆品专业词汇,如“유분”油脂、“보습”保湿),接品牌试用合作;
    • 助播:帮跨境美妆直播间做“实时翻译”(讲解产品功效、回应弹幕问题),时薪约150-300元(可通过MCN机构或直播公会对接)。

    写在最后:实用主义,才是对语言最大的尊重

    从“韩语热”到“德语潮”,这届年轻人的小语种学习,早已跳出“为学而学”的窠臼。他们更清楚:语言不是“装X工具”,而是“连接世界的桥”——桥的这一端是兴趣,那一端是职业;桥的宽度,取决于“用语言解决了多少问题”。

    正如小夏在学习笔记里写的:“学德语不是为了炫耀‘我会说’,是为了有一天能站在中德车企的谈判桌前,自信地说‘这个方案,我们用德语聊细节’。”

    兴趣是起点,实用是方向。当小语种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学习本身,就成了最有价值的事。

    更多详情
    推荐阅读 换一换
    温馨提示

    您当前咨询的 王会娟 顾问,所在分公司为 - ,已为您推荐就近分公司 - 的顾问。

    以下为-分公司顾问:

    继续向王会娟提问
    提交成功

    稍后会有顾问老师反馈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