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本申请的 “软实力” 材料里,一封有细节、有温度的推荐信,能让招生官看到成绩单之外更立体的你 —— 而录取梦校指导老师作为最了解你高中生涯的人之一,正是撰写这封推荐信的关键角色。不过,老师日常要对接多个学生的申请事宜,很难记住每个人的所有细节。与其让老师绞尽脑汁回忆,不如通过给录取梦校指导老师提供以下信息,来帮助老师撰写一封高质量和个性化的推荐信:
你的基本信息:
这是老师撰写推荐信的 “起点信息”,能避免因信息误差影响申请流程。建议清晰列出:
核心身份信息:你的姓名,学号
联络方式:常用电话号码(确保能及时接通),个人邮箱(建议用正式邮箱,如姓名拼音 + 年份的格式,避免花哨昵称)
你的业余生活:
招生官不仅关注 “学霸”,更青睐有个性、有生活气息的学生。用具体细节展现你的课余状态,能让推荐信更生动:
用三个形容词来描述你自己:别选 “努力”“认真” 这类笼统的词,结合具体场景选有画面感的词,比如 “有韧性(比如坚持练了 3 年书法,即使考级失利也没放弃)”“爱折腾(喜欢尝试手作,去年还和同学一起摆摊卖自制饰品)”“共情力强(常帮同学疏导备考压力)”;
你有哪些娱乐方式:不是简单说 “看剧”“打游戏”,而是补充 “为什么喜欢” 或 “从中收获了什么”。比如 “周末会看纪录片《地球脉动》,跟着镜头了解生态保护,这也是我想申请环境科学专业的原因之一”“偶尔和朋友打羽毛球,既能放松,也让我学会了团队配合”。
校内外经历:
这是推荐信中 “证明你能力” 的核心部分,建议按 “校内 + 校外” 分类,标注参与的年级(如 9 年级、11 年级),让老师清晰看到你的成长轨迹:
校内经历:体现你在校园中的角色与价值
荣誉与奖项:不仅列名称,补充 “获奖难度” 或 “背后故事”,比如 “11 年级获‘校级三好学生’(全年级仅 10 人)”“10 年级获数学竞赛一等奖(准备时每天课后练 2 道难题,坚持了 2 个月)”;
社团与活动:注明你的角色(是成员还是负责人)、做了什么具体事。比如 “9-11 年级加入校辩论社,11 年级担任社长,组织过 3 场跨校辩论赛,带领团队拿了市级亚军”;
志愿者活动:比如 “每周三午休帮低年级同学辅导英语(累计服务 80 小时)”“校庆活动中负责引导嘉宾,锻炼了沟通能力”。
校外经历:展现你对社会的关注与实践
荣誉与爱好:比如 “12 年级获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项目是‘智能垃圾分类箱设计’)”“坚持学钢琴 6 年,已过 10 级,去年在社区公益演出中弹过《月光》”;
工作与实践:哪怕是短期兼职或家庭协助,也能体现责任感。比如 “去年暑假在书店做兼职,负责整理书籍和引导顾客,学会了耐心和高效做事”“家里开了个小花店,周末会帮忙记账、打包,慢慢养成了细心的习惯”;
家庭情况(可选):若有特殊经历能体现你的品质,可适当分享,比如 “父母是环卫工人,从小看他们辛苦工作,让我更懂得‘坚持’和‘珍惜’,也更关注城市环保问题”;
校外志愿者:比如 “每月去养老院陪老人读报纸(持续 1 年)”“去年参与‘河流清洁’公益活动,和志愿者一起清理河岸垃圾”。
影响你的关键事件 / 经历 / 人物:
这是让推荐信有 “深度” 的部分,能展现你的思考力和成长轨迹。不用写长篇大论,聚焦 1-2 个核心故事即可:
事件 / 经历:比如 “10 年级时参加‘校园义卖’,原本计划卖文具,结果销量不好,后来临时改成‘旧书换绿植’,最后筹到的钱比预期多 2 倍 —— 这件事让我学会了灵活变通”;
关键人物:比如 “初中班主任王老师,在我因成绩下滑自卑时,每天陪我分析错题,告诉‘进步比分数重要’,这让我后来面对备考压力时更从容”。
学术优势与规划:
老师了解你的申请目标后,能在推荐信中 “精准匹配” 你的优势与专业方向,避免推荐信与申请方向脱节:
学术优势:结合目标专业说,比如 “数学和生物成绩较好,尤其喜欢做生物实验,去年在学校实验室完成了‘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小研究”;
成绩与能力的匹配度:若成绩有波动或未体现真实能力,坦诚说明原因。比如 “我的数学模考成绩有时不稳定,因为前段时间妈妈生病,我花了些时间照顾,但后来通过补笔记、问老师,成绩慢慢回升了 —— 这段经历也让我更学会了平衡生活和学习”;
目标专业 / 职业:说明 “为什么想选这个方向”,比如 “想申请心理学专业,因为平时喜欢看《被讨厌的勇气》这类书籍,也帮同学疏导过情绪,希望未来能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
目标院校:列出 2-3 所你重点考虑的大学,补充 “为什么关注这所学校”,比如 “我想申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因为它的计算机专业有‘人机交互’方向,和我想做‘无障碍 APP 设计’的想法很契合”。
其他老师可能不知道的事 & 补充信息:
这是让你 “脱颖而出” 的加分项,分享那些没被日常交流覆盖,但能体现你特质的细节:
老师可能不知道的事:比如 “我偷偷给班级‘图书角’补了 3 次书,因为看到很多同学喜欢看课外书,怕书不够用”虽然没告诉您,但这段经历让我更懂‘责任’”;
补充信息:比如 “我对大学生活的期待是加入‘环保社团’,继续做公益;也希望能选‘教育心理学’的选修课,为未来做心理咨询师打基础”“如果推荐信中需要强调‘团队协作能力’,可以提我去年带领小组完成‘校园文化墙’设计的事,当时我们 5 个人分工合作,最后还拿了‘全校创意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