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学文书题目:
“如果蛋黄酱是货币会怎样?”
“给历史上任何一张地图写一封道歉信。”
“请把‘Q’这个字母从英语里删掉,并论证后果。”
有人惊呼“神经病”,有人直呼“爱了”。本文不谈玄学,只给一套可落地的破题方法论,让你把“奇葩”写成“招牌”。
- 先拆解芝大为什么这么“皮”
价值观:芝大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要求学生跨学科阅读柏拉图、达尔文、马克思,学校天生喜欢“把两个不相关的东西放在一起摩擦”。
选拔逻辑:当GPA、标化都卷到天花板,学校必须找到一个“创造力压力测试”。奇葩题正是把申请者扔进无标准答案的暗室,看谁自带光源。
隐性提示:题目越荒诞,越暗示“别怕犯错,怕的是没想法”。招生官明确说:“We are not looking for the ‘right’ answer, but for the liveliness of your mind.”
二、三步破题法
把荒诞翻译成“学术关键词”
例:蛋黄酱=流通媒介→经济学里的“货币三属性”(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
例:给地图道歉=殖民史+权力叙事+空间伦理。
选一把“个人扳手”拧紧
任何学科工具都能上场:符号学、博弈论、人类学田野、甚至妈妈的厨房化学。关键是这把扳手必须与你真实经历咬合。
让结构自带“滑梯”
开头一句钩子→提出悖论→用个人故事或微型研究“解悖”→回扣钩子并升华。芝大招生官说:“读完句话,我就决定要不要继续。”
三、2023年真题示范拆解
题目:How are apples and oranges supposed to be compared? Possible answers involv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statistics, chemistry, and philosophy.
示范思路:
钩子:我在果园兼职时发现,苹果和橙子从来不在同一条传送带上称重——它们被“差异化定价”。
提出悖论:比较的前提是“可公度性”,但经济学里“差异化定价”恰恰追求不可公度。
个人扳手:用“果园气味记忆”+“微观经济学模型”+“康德第三批判”混剪。
结构滑梯:
段:气味闪回,我把苹果箱误推到橙子区,传送带发出警报。
第二段:警报声让我想到价格弹性公式,顺势给出“差异化定价”推导。
第三段:回到哲学——康德说审美判断不可比较,但果园的警报告诉我,市场用价格强行比较。
结尾:也许苹果和橙子真正的可比性,在于它们都让我意识到“比较”本身是一种权力。
全文 600 词,没有一句“我很”,却让招生官看到:经济学直觉、哲学阅读、现场观察力、幽默自嘲,全部打包完成。
四、四个创意灵感触发器
“如果历史有 Ctrl+Z”系列
把撤销键安在任意历史节点,用蝴蝶效应写短剧。
“给无生命物体写辞职信”系列
让牛顿第二定律辞职,理由是“受够了人类考试作弊”。
“学术冷梗二创”系列
把薛定谔的猫放进抖音直播,观察“叠加态塌缩”如何被弹幕决定。
“厨房实验室”系列
用做舒芙蕾失败的气泡解释宇宙膨胀,再把塌陷回弹类比大挤压。
- 写作禁区
谷歌页答案直接粘贴。芝大招生官说:“We read the internet too.”
用“我很 unique”开头。独特不靠宣言,靠细节。
强行高大上。用对术语不如用对情绪——让教授看到你“因为好奇而失眠”的瞬间。
芝大补充文书只占整体评估的“一小勺”,但它是允许你“把招生官逗笑”的空间。别试图猜标准答案,把题目当成一场深夜宿舍卧谈:灯光昏暗、脑洞炸裂、逻辑飞起,最后留下一句让全寝室鼓掌的 punchline——那就是你的芝大味。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留学资讯,欢迎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