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流传的“录取率 3%”“女生比男生容易录”往往以讹传讹。真正可靠、且对申请者免费的信息源只有两个:
学校官方招生网站(Admissions Office Website)
Common Data Set(CDS)——每年由学校官方填写、标准化格式的 PDF 报告
只要学会读这两份材料,你就能自己动手算出「真实录取率」、看出「招生偏好」、甚至预测「自己有多大戏」。
打开 CDS 后,翻到 Section C: First-Time, First-Year Admission。
行 C1 会给出:
• 申请人数(Total applicants)
• 录取人数(Total admitted)
• 最终入读人数(Total enrolled)
把“录取人数 ÷ 申请人数”就是官方录取率。
注意:
有的学校把早申(ED/EA/SCEA)与常规轮合并统计,看起来录取率高;
想拆轮次,可到官网 Class Profile,通常会单独列出 ED admit rate、RD admit rate,两者差距往往一倍以上。
挖出「招生偏好」的 5 个关键字段
GPA 分量
CDS 把各项因素按重要性分四档:Very Important, Important, Considered, Not Considered。如果 Academic GPA 一栏是 Very Important,而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仅 Considered,就说明该校是“分控”。
标化是否 test-required/test-optional
CDS 会告诉你“SAT/ACT used for placement only”还是“required”。若学校 test-optional,官网 Class Profile 还会给出“提交率”和“提交者中位分数”。
高中课程要求
CDS 列出必须/推荐的学科年限,比如“4 年英语、3 年数学、3 年科学”。如果你的高中选课缺了某项,官网 FAQ 又会告诉你是否“一票否决”。
早申政策与绑定程度
CDS 会注明早申类型:Early Decision(绑定)、Early Action(非绑定)、Restrictive Early Action(限制)等,配合官网截止日期,能判断“冲/保/匹配”策略。
录取后 Waitlist 转正率
许多学校把 Waitlist 转正人数也写进 CDS。如果转正率常年 <1%,就不要把希望押在 Waitlist 上。
CDS 是“骨架”,官网 Class Profile 是“血肉”。
• 性别/州内州外/国际生比例:帮你判断身份优势。
• 提交 SAT/ACT 的百分比:若某校提交率只有 30%,且中位分数,说明“分高才交”,你分数一般就干脆别交。
• 高中课程分布:官网会列出录取者平均选修了几门 AP/IB、 SAT Subject 分数段。
• 学术兴趣分布:如果你申请的是热门专业(CS、商科),Class Profile 有时会把专业录取率单独列出,往往比整体低 3–6 个百分点。
别再被“听说”牵着走。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留学资讯,欢迎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