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设置
该学习方向以 “人机交互理学硕士” 项目为核心(本科阶段可通过工业设计、计算机等专业选修课接触),学制两年,需修满 36 学分,课程由交互式计算学院、文学媒体和传播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心理学学院联合设计,分技术筑基、设计深化、实战落地三个阶段:
- 技术筑基阶段:
- “交互系统开发” 课程教授 Java、C# 等编程语言及 Unity、Unreal 引擎基础,帮助学生掌握交互产品的技术实现逻辑;“用户认知与行为” 结合心理学知识,解析用户决策、注意力分配等机制对设计的影响,培养从用户视角优化产品的能力;“设计原型与工具” 聚焦 Figma、Sketch 等工具的高阶应用,以及 3D 建模、传感器调试等技能,实现创意到原型的快速转化。
- 同步开设 “技术与设计工作坊”,每周 2 次小组实践,学生需完成 2 个短期项目,如智能家电控制界面开发、简易 VR 交互场景搭建,熟悉技术与设计的协作流程。
- 设计深化阶段:
- “复杂系统交互设计” 聚焦多设备联动、跨场景适配的设计方案,如与本地企业合作开发智能家居生态交互系统;“数据可视化与交互” 结合计算机学院资源,学习 Tableau、D3.js 等工具,将复杂数据转化为直观且可交互的视觉呈现;“无障碍交互技术” 联合工业设计学院,研究如何通过技术优化(如语音识别、触觉反馈)满足特殊群体的使用需求。
- 选修课程提供 “游戏交互设计”“智能穿戴设备设计”“服务机器人交互” 三个方向,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其中 “服务机器人交互” 课程会与机器人实验室合作,参与实际机器人产品的交互界面优化。
- 实战落地阶段:
- 核心为 “产业联合项目”,学生需组建跨学科团队(含工程师、设计师、心理研究员),对接企业真实需求完成项目开发,往届案例包括 “工业设备远程操控交互系统”“教育机器人教学场景交互设计”;同时开设 “设计专利与商业化” 课程,指导学生梳理设计成果的知识产权,撰写商业计划书,适配行业转化需求。
二、申请要求
- 学历与背景:需持有学士学位或等同学历,偏好具备计算机、工程、工业设计、心理学等相关专业背景者;非相关背景申请人需提交 1-2 个技术类实践作品(如自主开发的小程序、硬件交互原型),证明技术学习能力与设计兴趣。
- 语言成绩:托福总分不低于 90 分(阅读、听力不低于 20 分,口语、写作不低于 19 分),雅思不低于 6.5 分(单项不低于 6.0 分),无语言预科课程,需达标方可申请。
- 申请材料:
- 成绩单:需提交所有就读院校的官方成绩单,非英文文件需附带经认证的翻译件,成绩单需体现数学、编程、设计相关课程成绩,展现技术与设计基础。
- 个人陈述:500-700 字,需说明接触交互设计的契机(如技术项目中的设计思考、关注的行业痛点)、选择该项目的原因(如跨学科技术资源、与职业规划的契合度),结合具体案例展现对 “技术 + 设计” 融合的理解,避免空泛表述。
- 推荐信:2 封,推荐人可为本科授课教师、项目导师或实习负责人,内容需具体说明申请人的技术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如 “在 XX 项目中,申请人通过编程技术解决了交互原型的兼容性问题,推动项目落地”。
- 作品集:通过在线平台提交,需包含 3-4 个作品,至少 1 个作品体现 “技术实现 + 设计优化” 的完整流程,附文字说明技术方案、设计思路及迭代过程;可包含代码仓库链接、硬件原型演示视频、用户测试报告等,视频类作品单个不超过 40MB,图片类单个不超过 5MB。
- 申请流程:秋季入学申请截止日期为每年 1 月 15 日,材料提交后 4-6 周内收到初审结果,部分申请人需参加 40 分钟线上访谈,围绕作品集技术细节、跨学科协作经历及学习规划展开交流,3 月底公布最终录取结果。
三、学校资源
- 技术实践平台:校内 “交互计算实验室” 配备动作捕捉系统、VR/AR 开发设备、嵌入式系统开发套件及用户测试设备(眼动仪、生理传感器),学生可通过预约系统使用,实验室配备 4 名技术工程师,提供编程调试、硬件开发指导;“设计创新工坊” 提供 3D 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设备,支持交互原型的快速制作与迭代。
- 产业对接资源:每月举办 “技术与设计峰会”,邀请 IBM、AT&T、可口可乐等企业的技术与设计团队分享项目经验;与亚特兰大及硅谷 50 余家科技公司、设计机构建立实习合作,每年推荐 60 余名学生参与实习,部分实习项目可转换为 3 个学分;就业中心每年举办 “科技产品设计招聘会”,吸引微软、亚马逊、谷歌等企业参与,提供全职及实习岗位。
- 学术与技术资源:图书馆藏有 12 万余册技术与设计类书籍、期刊,其中交互设计相关文献超 3 万册,涵盖技术手册、设计案例集、行业报告;订阅 Adobe Creative Cloud、Autodesk、Unity 等工具的教育版账号,供学生免费使用;与校内机器人研究所、人工智能实验室合作,学生可参与前沿技术的交互设计应用研究。
- 校友网络支持:毕业生多就职于科技企业的交互设计、产品开发岗位,学校搭建 “校友技术交流平台”,学生可查询校友职业路径、获取技术资料与设计资源;每年 5 月举办 “校友返校周”,邀请毕业 3-5 年的校友分享职业发展经历,提供技术难题解答、实习内推机会,部分校友还会携带企业项目回校,招募学生参与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