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课规划:提前锁定核心课程,避免“手慢无”
录取后需diyi时间关注学校“学生门户系统”(Student Portal)的选课开放时间(通常为入学前1-2个月),并按以下步骤操作:
- 查看培养方案:登录院系官网下载“课程手册”(Course Catalog),明确必修课(Core Courses)、选修课(Electives)及学分要求。例如,斯坦福大学CS硕士需完成6门核心课(如算法设计、人工智能)+4门选修课,且每学期选课不超过15学分[[1]]。
- 利用“前辈资源”:通过学校新生群或LinkedIn联系同项目在读生,获取课程难度、教授评分及选课优先级建议,避免踩坑“压分课程”。
- 备选课程策略:热门选修课(如商学院的“风险投资”)可能秒满,建议同时添加2-3门备选课程,并设置系统选课提醒。
二、住宿申请:校内宿舍“先到先得”,校外租房避坑指南
(1)校内宿舍申请流程(关键截止日期前完成)
- 确认资格:接受录取后,学校会通过邮件发送宿舍申请系统账号(如Housing Portal),仅“已缴纳押金”的学生可提交申请[[2]]。
- 选择房型与室友:常见房型有单人间(1,200−1,200−2,500/月)、双人间及套房,部分学校支持“自选室友”(需双方填写相同偏好代码)[[2]]。例如,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宿舍允许指定室友,但需在申请中上传双方签字的“室友协议”。
- 缴纳押金与费用:需支付200−200−500不可退还押金,部分学校要求同时缴纳首月租金(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需一次性支付$1,800)[[2]]。
- 注意假期住宿:约30%的美国大学宿舍不含寒暑假,需提前申请“假期留宿”(Summer Housing)或短期转租,否则需在假期搬出[[3]]。
(2)校外租房备选方案
若校内宿舍申请失败,可通过以下渠道找房:
- 学校租房平台: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Off-Campus Housing”页面,筛选距离学校1英里内、租金1,500−1,500−2,000/月的公寓。
- 合同审查:重点查看租期(通常为12个月)、押金退还条款(是否扣除清洁费)及维修责任(如家电损坏由房东还是租客承担)[[2]]。
三、医保办理:强制购买+豁免攻略,避免高额医疗账单
美国高校普遍要求国际生购买“学校合作医保”(Student Health Insurance Plan, SHIP),2025年平均费用为1,500−1,500−3,000/年,覆盖门诊、急诊及疫苗接种。
- 自动参保:多数学校会将医保费直接计入学费账单,若无需购买,需在“豁免截止日”(通常为入学后30天)前提交“校外医保豁免申请”,提供符合学校要求的保险证明(如Aetna、GeoBlue等国际保险)。
- 就医准备:到校后尽快注册“学生健康中心”(University Health Services),预约TB(肺结核)筛查及MMR疫苗接种(部分州强制要求)[[1]]。
四、签证激活与SEVIS注册:入境前的最后检查
- SEVIS Fee缴纳:登录SEVIS系统缴纳$200费用,打印缴费凭证(I-901),与签证、I-20表格共同携带入境。
- 签证激活信:若签证已过期或首次入境,需联系学校国际学生办公室(ISO)开具“签证支持信”(Visa Support Letter),说明入学时间及项目信息。
五、行前物资清单:从证件到生活必需品的打包指南
- 必带文件:护照、I-20原件(需签字)、录取通知书、疫苗接种记录(英文翻译件)、汇票或信用卡(建议携带$1,000现金应急)[[1]]。
- 生活必备:转换插头(美标Type A/B)、常用药品(需保留英文说明书,避免含麻黄碱类药物)、少量衣物(美国冬季室内暖气充足,建议“内薄外厚”穿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