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推荐信的重要性
推荐信在申请美国研究生的过程中是一份极为关键的材料,它能从第三方的视角,向招生官证明申请者的各项能力和发展潜力。在与同水平的申请者竞争时,一封强有力的推荐信很可能帮助你获得招生官的青睐。如果申请者的背景存在明显不足,比如某学期 GPA 不理想,推荐人详实的描述则可以从侧面证明你的学习能力,从而弥补劣势。
推荐人选择:教授还是实习领导
教授作为推荐人的优势与适用场景
- 优势:教授能够凭借其对学生学术能力的了解,为申请提供学术能力方面的quanwei评价。他们熟悉学生的课堂表现、学术思维以及科研潜力等。如果学生参与过教授主导的科研项目,或者在核心课程中有突出的成绩,教授的推荐会成为申请的加分项。
- 适用场景:对于大多数需要强调学术能力的项目,如基础学科研究、理论性较强的专业等,教授的推荐信是必不可少的。例如,申请 MIT 金融硕士,如果你是本科在校生,其中 2 封推荐信必须来自大学教授,因为该项目需要教授证明申请者的量化能力等学术素养。
实习领导作为推荐人的优势与适用场景
- 优势:实习领导能从职场的角度出发,提供申请者职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真实案例。他们可以描述申请者在实习中的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面对工作压力时的表现等,这些都是招生官评估申请者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
- 适用场景:对于一些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的项目,如商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实习领导的推荐信能更好地展示申请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潜力。比如,申请一些需要有行业实践经验的项目,实习领导的推荐可以突出你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和贡献。
如何选择合适的推荐人
- 满足项目对推荐人背景的要求:绝大多数项目要求申请者提交 2 - 3 封推荐信,不同的项目对推荐人的背景和推荐信的内容有不同的要求。建议同学们提前了解清楚目标项目对推荐信和推荐人的要求。常规情况下,按照 2 位任课老师 + 1 位实习直接上级(或科研实践活动的导师)的组合来选择推荐人是比较合适的。例如,NYU 数据科学要求 3 位能证明申请者学术能力的推荐人,尤其要熟悉申请者的学习经历、研究兴趣或数据科学相关领域的工作。
- 推荐人熟悉和认可你并且好沟通:推荐人熟悉你并且认可你,是写出加分推荐信的前提。在找推荐人沟通推荐信之前,同学们要多多争取和主动创造机会与老师们建立联系,增加和老师们互动的频率,主动介绍自己的过往经历和未来目标,尽可能给老师们留下深刻的好印象。对于实习领导,也要在实习期间积极表现,让领导对你有充分的了解和认可。在diyi个项目截止日期前至少 2 个月和推荐人们进行沟通,这样可以预留足够的时间给推荐人来完成和修改推荐信,从而确保推荐信的质量。同时,尽量避开老师们最忙的时候(期中或期末前后),不要给推荐人造成额外的心理压力和负担。面谈或者邮件沟通都是合适的方式,面谈的方式更能体现你对推荐人的尊重和对推荐信的重视。
如何向推荐人索要推荐信
有礼貌地发邮件
发邮件时言辞要诚恳,列出你需要推荐人帮忙立刻递交推荐信的项目名称、链接、截止日期,这一点非常重要。要尽可能站在推荐人的角度来写邮件,再次感恩老师,并在言语中表达出对老师工作繁忙的理解。同时,主动提供信息,减少推荐人的工作量,比如告知推荐人你是在几号发送推荐信链接给他们的,或者之前已经提供过的 draft 或者相关资料,以防老师忘记。还可以友情提醒剩余需要递交推荐信的学校,如“在接下来的两周里,我还有 4 个学校需要递交推荐信,麻烦老师了”。
应对可能遇到的问题
- 被拒绝:当鼓起勇气发邮件给教授,却得到婉拒回复时,不要灰心。可以尝试其他更了解你的教授作为推荐人。
- 推荐人风格不同:不同的推荐人有不同的风格,有的可能让你提供 draft,有的会给你一个模板让你补充内容,还有的要求你按照他提供的问题清单一一回答问题。要积极配合推荐人的要求,确保推荐信能够顺利完成。
- 推荐人不按时递交:临近 Deadline,可能会遇到推荐人迟迟不交推荐信的情况。早期答应得好好的,到了申请季,可能会以工作太忙为由推辞,甚至闹失踪。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除了提前沟通预留足够时间外,还可以找 Backup 推荐人。在初期选定推荐人的时候,一般总会有 1 - 2 个备选的。选择 Backup 推荐人时,“老师人好”是首要考虑因素,同时也要考虑到你与这位老师接触较多,老师对你足够了解且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