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相关博士岗位需求
• 学校介绍:
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是一所中等规模的世界研究型公立大学,创建于1957年,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南部滑铁卢,以学习与实习并重的合作教育(CO-OP)而闻名。2011年到2013年,该校一直稳居麦克林杂志评选的加拿大综合性大学排名的第3位,拥有加拿大的大的工程学院,是北美地区大学之一,其中优势专业计算机科学名列2017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18位 。2018年,滑铁卢大学物理系教授唐娜·斯特里克兰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滑铁卢大学位列2021麦克林杂志加拿大综合类大学第2位 ,2022QS世界大学排名第149位。
• 导师介绍:
• 招收职位:博士
• 联系教授:Dr. Jialu Zhang
(jialu.zhang@uwaterloo.ca)
Dr. Zhang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Waterloo ECE)的终身轨助理教授(Tenure-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他的研究方向聚焦于面向编程的人工智能、基于大语言模型(LLM)的软件开发,以及自动化调试技术。Dr. Zhang于2023年获得耶鲁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导师为 Ruzica Piskac。在学术期间,他曾在微软研究院(Microsoft Research, MSR)与 RiSE 和 PROSE 团队合作,合作对象包括 Shuvendu Lahiri、Sumit Gulwani、Jose Cambronero、Todd Mytkowicz 和 Vu Le 等研究人员。此外,他也积极寻求与工业界的合作机会,特别是在AI 辅助的软件开发、调试与程序分析等方向。如果你正从事前沿的 AI 或 LLM 研究,欢迎与他建立联系。
• 研究机会:
1. AI-assistedCSEducation(人工智能辅助计算机教育)
2. AI-assistedProgramming(人工智能辅助编程)
3. Agent-basedToolsforKidsProgramming(面向青少年编程的智能代理工具)
• 招收学生背景
如果你对编程领域的大模型应用、AI 驱动的调试技术或智能编程助手感兴趣,欢迎通过邮件联系老师。
• 招收时间:2026年1月/5月/9月入学入学,招满截止
• 奖学金:全额奖学金
• 学校介绍: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简称:UW-Madison)创建于1848年,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首府麦迪逊,是一所世界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学,该校是威斯康星大学系统的旗舰学府,也是美国大学协会和十大联盟创始成员,被誉为公立常春藤大学。
• 导师介绍:
招收职位:博士
• 联系教授:Dr. Lucy Li
(lucy3li@uw.edu )
Lucy Li现为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博士后研究员,与 Yulia Tsvetkov 和 Noah Smith 合作开展研究,主要方向是自然语言处理(NLP)、计算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的交叉研究,强调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她认为,无论是人类还是 AI 生成的语言,本质上都是社会与文化的数据。Lucy 本科及硕士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主修符号系统和人工智能方向,随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信息科学博士学位,师从 David Bamman 教授。她曾在微软研究院(蒙特利尔)、Allen Institute for AI(西雅图)、斯坦福、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等多家研究机构担任研究员或助理。她目前是伯克利 AI 研究院(BAIR)成员,并担任斯坦福 SPARQ 的研究合作者。她将在 2026 年秋季加入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计算机科学系,担任助理教授,并正在招收 2026 年入学的博士生。此外,她还与 Katie Keith 和 Naitian Zhou 一起主持播客《Diaries of Social Data Research》,探讨跨学科研究背后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她的论文作者名采用“L. Lucy”的方式,源于她姓氏“Li”过于常见的考虑,也借鉴了计算机视觉学者李飞飞的做法。
• 研究方向重点:
Dr. Li的研究方向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计算社会科学以及负责任的人工智能。
• 招生信息:
感兴趣的同学请联系老师咨询和申请。
• 招收时间: 2026年秋季入学,招满截止
• 奖学金:全额奖学金
•
• 学校介绍:
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常指普渡大学系统下普渡大学西拉法叶分校,创建于1869年,是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西拉法叶市(West Lafayette)的大学。十大联盟创始成员,美国大学协会成员校,公立常春藤。普渡大学系统还有其它六个成员校。该校下设十个学院,侧重于理工科和商科。
普渡大学以工科闻名,工程学院排名美国前五。胡佛水坝和金门大桥出自普渡师生之手。普渡大学拥有13位诺贝尔奖得主。中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火箭梁思礼、热能工程奠基人陈学俊和王补宣毕业于此。普渡大学是美国拥有自己飞机场的大学,也是培养美国宇航员最多的大学。阿姆斯特朗与尤金·塞尔南均毕业于此,且超过1/3的NASA(美国国家航天局)任务有普渡校友参与。
• 导师介绍:
招收职位:博士
• 联系教授:Dr. Jin Wei-Kocsis
(kocsis0@purdue.edu)
Jin Wei-Kocsis 教授现任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计算与信息技术系(Department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副教授。她的研究聚焦于面向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 CPS)的可信、协同、物理知识驱动人工智能,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在智能电网、人机协同系统等复杂系统中的可靠应用。
Wei-Kocsis 教授领导一个具有多学科背景的研究团队,围绕智能电网、多机器人协作系统、人类-机器融合系统等关键领域展开前沿研究。她在团队建设与交叉创新方面具有突出贡献,提出了多种新颖的研究方向与方法,推动了可信深度学习在复杂物理环境下的协同应用。
她的研究成果获得多个机构的认可,曾获得包括NASA青年教师资助(NASA Early Career Faculty Grant)、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美国国土安全部培训项目奖、交通研究委员会(TRB)项目奖及能源部 SuNLaMP 项目奖等多项殊荣。

教育背景:
◦ 博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电气与计算机工程,2014年
◦ 硕士: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 电气工程,2008年
◦ 学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2004年
• 研究兴趣:
◦ 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系统(Generative AI & Robotic Systems)
◦ 可信人工智能与无线通信(Trustworthy AI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可信人工智能与电力系统(Trustworthy AI & Power Systems)
• 招生要求:
欢迎对人工智能与信息物理系统交叉研究(AI & Cyber-Physical Systems)真正感兴趣、具有科研热情的同学与我联系。
请将以下材料发送至邮箱:kocsis0@purdue.edu
◦ 个人简历(CV)
◦ 成绩单(Transcripts)
◦ 其他可以展示您研究能力与背景的材料(可选)
• 招收时间:2026年春/秋季入学,招满截止
• 奖学金:全额奖学金
• 学校介绍:
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是中国香港的一所综合性、国际化的公立研究型大学,被誉为亚洲的“常春藤”。香港大学在教学和研究方面表现卓越,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特别是在法律、医学、工程和商科等领域。根据QS(Quacquarelli Symonds)于2024年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香港大学位全球排名第17位,显示出其雄厚的研究实力。此外,香港大学位于港岛西环的太平山半山,依山而建,环境优美,是香港公立大学中一所位于港岛的大学。
• 导师介绍:
招收职位:博士
• 联系教授:Dr. Yiming Qiu
(yimingq@hku.hk)
邱一鸣博士(Yiming Qiu)2025 年秋季正式加入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KU)计算机科学系,担任助理教授(Tenure-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他的研究方向涵盖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与系统安全,特别关注云基础设施、可编程网络、形式化验证,以及系统与人工智能的交叉研究。
邱博士于 2024 年获得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导师为 Ang Chen 教授。在转学至密歇根大学之前,他曾在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三年多,并在博士后阶段由密歇根大学的 Ang Chen 教授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 Sylvia Ratnasamy 教授联合指导。
邱博士的研究涵盖多个前沿领域,包括 SmartNIC、可编程交换机、Cloud Infrastructure-as-Code、系统形式化验证、大模型 Agent 支持、分布式系统测试、以及面向云原生应用的系统设计。他还对 RDMA、eBPF、流量工程、系统安全测试等方向具有浓厚兴趣,并致力于推动云原生与自动化基础设施研究在学术界的影响力。
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多个人工智能与系统领域的 国际会议上,包括 SIGCOMM、NSDI、SOSP、ASPLOS、USENIX Security 等,同时也活跃于 HotNets、HotOS 等前沿工作坊。读博期间,他曾与微软研究院(MSR)、英伟达(NVIDIA)、思科(Cisco)等多家企业展开合作,并作为“创业负责人”(Entrepreneurial Lead)参与 NSF I-Corps 项目,探索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路径。
• 研究兴趣:
我目前的研究兴趣比较广泛:
1. 早些时候做过一些 SmartNIC 和 Programmable Switch 方向的工作;2. 尝试过一点 ML for System 的东西;
3. 中间觉得把 ML 放到 system 里面有点缺乏安全感,所以开始对 formal reasoning 感兴趣,也做了一点相关工作;
4. 后期受 Cloud Native 社区的影响比较大,对 Cloud Management(如 Cloud Infrastructure-as-Code)投入较多,试图让这个 topic 被学术界注意到;
5. 此外,我对其他方向也有参与,比如:
◦ RDMA、eBPF、Traffic Engineering
◦ LLM Agent / Benchmarking
◦ Recommendation System
◦ Fuzzing / Testing 等等
• 招生要求:
1. 欢迎以下背景的同学申请:
2. 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通信工程(我就是通信工程本科 lol)等相关专业;
3. 有较强的 self-motivation,对科研有热情,喜欢研究和探索新技术;
4. 熟练掌握一门编程语言,比如 Python、C++、C 等等;
5. 如果有 system、network 或 security 的科研基础更好,没有也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