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可持续发展需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香港大学(HKU)建筑学院的“城市设计与交通硕士(MSc in Urban Design and Transport)”项目凭借其跨学科视野和前沿课程设置,成为工科与设计背景学生的理想选择。 该项目由城市规划与设计系、地理系及土木工程系联合开设,聚焦城市发展中的技术与设计融合,培养应对复杂城市问题的综合型人才。
一、专业特色:在设计与技术的交叉点解决城市难题 城市设计与交通硕士项目的核心在于“跨界融合”——课程体系既强调设计思维与城市设计价值管理,又深入交通科学与行为分析,将新兴技术(如大数据、智能交通系统)与人文关怀(如出行公平性、社区可达性)紧密结合。 从课程模块来看,学生将系统学习: 城市设计基础:从空间形态到功能布局,理解城市肌理与交通系统的互动关系; 交通科学与技术:涵盖交通流理论、公共交通规划、智能交通系统设计; 跨学科实践:通过真实案例研究(如香港九龙东转型、深圳湾交通枢纽规划),掌握从问题诊断到方案落地的全流程方法。 这种“设计 + 技术 + 人文”的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能胜任城市规划设计院的核心岗位,也能在交通咨询公司、政府规划部门、智慧城市企业中占据重要位置。
二、申请核心要求:学术背景与能力匹配的双重考量 学历要求:需具备交通、城市设计、土木工程、地理、建筑等相关领域的荣誉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跨专业申请者若能证明具备相关知识基础(如选修过交通规划、城市设计课程),也可尝试申请。
语言要求:非英语授课背景申请者需提交语言成绩,雅思不低于6.0(单项不低于5.5)或托福不低于80分。
考核方式:部分申请者可能需参加资格考试或面试,重点考察对城市问题的敏感度、技术知识储备及项目匹配度。
三、时间节点:分轮申请的策略性选择 项目采用分轮次审核制,不同轮次的截止时间与录取节奏各有特点:
一轮早申截止:2025年9月16日中午(GMT+8)
二轮早申截止:2025年10月22日中午(GMT+8)
主轮截止:2026年1月2日中午(GMT+8)
学制与学费:2年全日制,学费总计37.2万港币,分阶段缴纳。
从过往录取数据来看,早申轮次名额相对充足,且审核周期较短,适合背景优异(高GPA、相关实习/科研经历丰富)的申请者;主轮则为大部分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准备时间,但竞争也更为激烈。
四、申请实战指南:
(一)材料清单提前梳理 通用材料:学士学位证明、成绩单(建议GPA3.0+/4.0)、语言成绩、两封推荐信(至少一封来自学术导师,侧重专业能力评价); 专业补充材料: 个人陈述:需结合具体城市问题(如拥堵治理、公共交通覆盖不足),阐述对“城市设计与交通”交叉领域的理解,以及选择该项目的动机; 作品集(可选但推荐):若有城市设计竞赛、交通规划项目经历,可整理成作品集,展现实践能力; 科研/实习证明:参与过交通数据分析、城市规划调研等项目的申请者,建议附上相关证明材料。
(二)时间规划建议 2025年6-8月:完成语言考试,梳理过往经历,初步撰写文书; 2025年9月前:针对一轮早申截止的学生,完成材料最终修改并递交; 2025年10月前:瞄准第二轮早申的学生,根据一轮反馈优化材料; 2025年11月-2026年1月:主轮申请者完善材料,重点补充最新实习或科研经历。
(三)港大资源的独特优势 就读期间,学生可充分利用港大的地理与合作网络优势: 地域资源:依托香港“高密度城市”的典型案例,开展实地调研;同时借助港深联动,对接大湾区城市规划项目(如前海交通枢纽、南沙智慧城市试点); 校企合作:与AECOM、奥雅纳(Arup)、香港铁路有限公司(MTR)等企业保持密切合作,提供实习与项目参与机会; 跨学院选课:可选修商学院“智慧城市管理”、工程学院“大数据分析”等课程,进一步拓宽知识边界。
对于渴望在城市规划与交通领域深耕的学生而言,港大“城市设计与交通硕士”项目既是学术进阶的平台,也是职业发展的跳板。把握2026年秋季的申请时间窗口,将对城市问题的关注转化为扎实的申请准备,在这里开启跨界解决城市难题的专业之旅。
有任何相关疑问,请进入答疑中心留言,会有留学导师为大家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