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鬼故事:CA系统仅开放4天,就有超过1.5万人提交了41125份申请,人均申请2.7所大学。
消息一出,原本很多觉得DDL还早的“拖延症晚期患者”们突然慌了,卷成绩、卷文书咱都习惯了,怎么今年连手速也卷起来了啊?!
别慌别慌,稳住自己的节奏。朱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份“邪修神器”,帮你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更高效地准备申请材料!
要知道申请最怕「信息差」,与其用堆砌的活动、浮夸的文书,打造“自以为梦校喜欢的人设”,不如针对每个学校的偏好精准出击。
举个例子,申请布朗和UCLA就得有不同的重点。
想申请布朗大学,学术成绩得非常出色,GPA、班级排名都得过硬,特别是还得有漂亮的标化成绩。同时要有推荐人对你的某种特质的认可或称赞。需要在文书、活动材料当中向招生官着重展现你或与众不同、或令人印象深刻的个性,这比做了多少课外活动还重要。
UCLA
UCLA同样喜欢学术出众的学生,这个GPA狂魔不仅看绩点,还要看申请者选课水不水,至于班级排名和标化成绩则完全不在考虑范围内。所以我们就可以把考标化的时间与精力放在打磨申请文书,以及丰富课外活动上。不妨多考虑参加一些义工、志愿者活动,或者去积累实习、工作经验,都能给申请加分。
朱老师怎么知道这些录取偏好差异的呢?
当然是有这份官方“说明书”!
每年,美国大学都会与College Board等高等教育协会和组织共同创建一份Common Data Set。
这份30多页的文档里,详细记录了该校的各项最新数据,通常包括以下部分:
一般信息:有关学院的基本信息,包括学院名称、所在地、提供的学位等;
入学率和保留率:关于学生群体、授予学位的数量、毕业率和学生保留率的统计信息;
新生招生统计:关于大学招生要求和学术资料的信息,包括 SAT和ACT 分数、GPA、招生官员在评估申请时的最重要的标准等;
转学统计:有关转学生的入学要求和学术概况,包括所接受的学分和GPA要求等信息;
学术机会和政策:毕业要求、学院提供的学术学习选择,例如远程学习、出国交换等;
学生生活:关于学生校园生活、Greek life、学生组织、宿舍的信息;
年度开支:每年的学费、所需费用、食宿费用以及个人预算开支等信息;
经济资助:申请学校经济资助所需的信息,以及本科生可选择的经济资助方案的数据,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和贷款;
师生比:关于班级规模、师生比等信息;
授予学位:提供的学位类型和每个学科的学生人数的信息;
是不是超级详细又清晰!
你翻遍了Google、社交软件、论坛想知道的信息,原来早已被学校大大方方地写在了官网上。
至于我们刚刚说到的两所学校的偏好差异,其实就在C7部分——
学校会对录取过程中的学术以及非学术因素,给出从「Very Important」到「Not Considered」的说明。
学术因素上,布朗大学认为在评估申请者时,课程难度、班级排名、GPA、标化成绩、申请文书、推荐信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UCLA这边可以看到,它同样认为课程难度、GPA、申请文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班级排名、标化成绩和推荐信三项则“不会考虑”。
软实力方面,布朗最最最看重的就是申请者的能力和性格,其次是课外活动;完全不会看申请者的面试、宗教信仰和是否展示了对学校的兴趣;其他因素则是“会考虑”。
UCLA则认为没有一项非学术表现是“非常重要”的,相较之下,申请者的课外活动、能力、性格、志愿者经历、工作经历是算是比较重要的;面试表现、校友传承等因素不会被考虑。
通过对C7部分的解读,我们就可以知道学校究竟在招什么样的学生,申请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哪些部分上。
以上只是朱老师关于如何高效利用CDS给出的一个小例子,静下心来仔细研究你就会发现这里面暗藏玄机。
比如标化成绩的分布区间;州内、州外以及国际生的详细申请数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