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今年的提前批,采用了video面的形式。
今天这篇文章,主要想聊聊港大为什么要加入这个环节,以及其它学校和项目是否会跟进。
这个video面试,看上去是有点形式主义。毕竟是可以提前准备、念稿的,其性质和面试有着本质的不同。
既然内容可以提前准备,那么其真实意义和作用,无非三点:
一、看一下学生的整体精神面貌;
二、看一下语音语调(说实话,这种考查形式,甚至还没有直接看雅思口语成绩来得公允);
三、服从性测试。看看学生到底有多重视这份申请,还是只是随手一申。
在港大商学院之前,港中文的市场营销项目,也采取过类似的面试形式,只不过要求把视频发布在社交平台上。此举的“服从性测试”的意味会更强一些。
但我们再往深一步探究,其实港大增加video面的环节,本质上还是对学生提交的纸质材料不够信任,想在不明显增加审理成本的前提下,对申请者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和了解。
其实在港大之前,也有其它学校(比如英国的G5,以及新国立等)采取了类似的方式,主要是通过Kira来面试。
相比传统的线上面试,Kira面能显著节省人力;而相比港大商学院这次的video面,Kira面又更能考察出学生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实习、科研的含金量,以及对这个项目的理解和热爱。
港校严加审查,对于经得起检验的学生,是件好事。
今年开始,类似Kira面的形式很可能会成为港校审理的新常态,尤其是对于商科、社科等比较看重软实力的专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