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进入新高三的关键准备期,许多同学和家长已经开始为未来的升学方向做规划。
除了传统高考,其实还有不少高考之外的升学途径可以选择,比如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招生、中外合作办学、多国本硕连读项目等。
作为进入部分重点院校的重要方式之一,强基和综评因其独特的选拔模式和可能的“降分录取”优势,持续受到考生和家长的关注。
而对于希望拓宽视野、增加升学机会的家庭来说,中外合作办学计划内项目则是另一条值得关注的路径。它有独立的申请流程、明确的时间安排,同时部分项目也会通过综合评价的形式筛选学生。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需要提前规划与准备。如果信息不足或准备不及时,可能会错过申请时机,从而影响整体升学安排。
今天,我们将为大家详细解析强基、综评以及中外合办计划内等多种升学途径的重要信息。
1. 强基、综评
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是教育部于2020年启动的高校招生改革试点,旨在选拔并培养有志于服务重大社会发展需求且在基础学科具有潜力的学生。
【招生院校及专业】
-
招生院校:目前共有39所建设高校参与。
-
招生专业: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为主,部分高校还开放了信息与计算科学、基础医学、理论与应用力学、工程力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等专业。
综合评价招生
综合评价招生由试点高校在高考基础上,通过自身评价体系(初审、笔试、面试等)进行选拔。录取时综合考虑高考成绩与校测成绩,不同高校的比例模式不一,如“631”、“541”、“73”、“85:15”等,但高考成绩占比一般不低于50%。
2. 中外合作办学计划内
目前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包括“合作设立机构”和“合作举办项目”两种形式:
-
独立法人机构:具备独立办学资格,可独立参与计划内高考招生,毕业颁发中外双方承认的证书和学位。
-
非独立法人机构:隶属于国内高校的二级学院,其专业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招生需纳入所在院校的总体计划。
-
合作举办项目:与国内高校的某一学科或专业合作,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
【招生方式】
计划内招生纳入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毕业可获得国内高校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以及外方高校的学士学位证。国内普通专业通常是“双证”,而此类中外合作项目多为“三证”。
入读方式包括:
-
高考裸分填报中外合办大学
-
高考裸分填报中外合办专业
-
综合评价招生模式入学
例如,上海纽约大学和昆山杜克大学采取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再仅依赖一次考试成绩。
3. 2026届及低年级建议
-
高考成绩是基础
无论选择何种路径,高考成绩都是门槛。成绩达标后,才有机会与目标院校的条件匹配。 -
关注政策与数据
招生政策和数据每年都有调整,需提前了解录取线、入围条件等信息,避免临时准备不足。 -
适当参加竞赛
在综合评价、少年班等招生类型中,学科竞赛是重要参考。建议有精力的同学尽早接触并参加相关赛事。 -
参与高校活动
目标院校的营期活动和交流会有助于了解校测模式、认识专业教师和在校生,为申请积累经验。 -
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
在课余参与研究项目或社会实践,可提升综合素养并丰富个人档案,对面试环节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