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开学季,大量的留学生进入英国,即将开始自己崭新的留学生活。但开启新生活的同时,也要提高警惕和防范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今天,黄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些留学生常见的诈骗骗术以及防骗建议,希望大家出国在外时刻留心电信诈骗!
1. 虚构“中奖”信息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邮件、网络聊天软件等方式散播虚假中奖消息,让受害人误以为真,登录其所提供网站,并与之联系,不法分子提出先缴纳个人所得税和各种手续费后再领取奖品等方式骗取财产。
2. 冒充政府部门及商业机构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英国皇家邮政、皇家税务海关署、英格兰银行、NHS(国家卫生服务系统),或冒充国内公检法、大使馆工作人员,或冒充EMS、DHL等国际物流公司客服等,以“受害人涉嫌洗钱”、“个人账号被盗用”等名义诱导受害人将钱款转入所谓“安全账户”,骗取受害人的财产。
3. 电话诈骗。
不法分子使用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网络电话(VOIP)、改号软件等工具向受害人拨打电话,骗取其财物。
4. 网上购物诈骗。
不法分子在各大购物网站、网络论坛,社区发布网上廉价购物商品信息,将受害人吸引到其精心设计的虚假交易网站,取得受害人信任后,要求其向指定的银行账户汇款,在受害人汇款后,不法分子立即切断所有联系方式,销声匿迹。
5. 银行通知信息诈骗
通过手机短信或者邮件的方式,通知受害人的账户出现了受害人不知道的金钱活动或者账户设置变更,提供虚假链接,受害人点入虚假链接登录账户导致银行账户失窃。
6. 冒充律师或执法人员,声称可以帮助追回损失,再次对受害人实施诈骗。
其次,他们的手段一般分别如下:
1、巧立名目“冒充”!
提防诈骗的好的策略便是从一开始就杜绝诈骗可能。若接到声称是DHL快递公司、驻英大使馆、车祸保险申诉理赔、中国电信/移动/联通、银行或称你的身份被盗用,需要你转接电话或直接转账的电话,可毫不犹豫first时间挂断。刚来英国的同学如果不放心,可以上网查询中国驻英国大使馆领保电话和使馆电话,并以英国政府官网的信息为准,先主动打电话或发邮件咨询大使馆,因为被动接听电话上当受骗的几率往往很高。
不难发现,无论是声称大使馆、公检法、电信公司、银行还是邮寄公司等,诈骗团伙通常分工明确,在first个骗子诱导受害者上钩后,会以转接电话的形式提高可信度,让接听者误以为对接到负责的相关部门,实际则是将受害者推向诈骗流水线的第二个步骤。 因此在接到来电为电子音的电话时最好及时挂断,要求你按照语音提示转接到人工服务时务必提高警惕,因为此电话为诈骗的几率非常之高。况且,若真出现自己触犯法律的情况,公检法部门不可能给“犯罪分子”留接听电话的时间,更不可能通过QQ、微信、Whatsapp等通讯软件办案,我们应理智判断、
在骗子声称你违法犯罪并将电话转接到某地“公安局”后,骗子往往会提出让你上网查询该“公安局”的官方电话,进行所谓“双向核实”,但篡改来电显示号码非常容易,是骗子最常用的诈骗手段之一,因此不要看到来电显示与网上显示电话一致就轻信对方。
诈骗能成功的关键往往在于切断受害者与外界的联系,譬如说“不可以跟别人讲”,或者设法取得接听者的联系方式后视频通话,并要求接听者“不许离开摄像头”和“离开必须通报”。这绝非公检法部门的正常办案流程,因此一旦听到对方提出此类限制人身自由的要求一定要果断关断电话切断联系,与家人和使馆进行联络寻求意见。其实骗子限制人身要求就是怕受害者一旦与冷静理智的家人或朋友取得联系后就会识别这是骗局。
对于刚到英国留学的新生来说,对当地法律和各方面条例均不了解,骗子常常利用留学生害怕影响签证/影响学业的心理进行诈骗,如声称“不配合调查便会被遣返回国”或是“触犯某条国际法”等理由,恫吓受害者。 同学们一定要基于对自己具体情况的了解,即使骗子偶尔蒙中了某些与自己现实情况符合的条件也要保持理智,自己未做过的事情或不确定的情况一定要与家人、学校和使馆等取得联系,沟通寻求帮助。不要被对方的恐吓吓到,在惊慌失措的状态下让骗子得逞。
那么,初到英国的同学们具体该如何预防冒充公检法诈骗呢?记住了!凡在电话中听到以下这几句话的一律按照冒充公检法诈骗处理!
同学们切记,公检法机关作为执法部门,是一定不会通过电话方式对所谓的涉嫌犯罪、银行卡透资等问题进行调查处理的,公检法机关及其他部门之间也不会相互转接电话。公检法等部门也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凡通过电话、短信要求对自己的存款进行银行转账汇款的,或者声称对资金进行审查的请一概不要相信,以防上当受骗。
1、要求你一定不能挂掉,并为你转接电话的没有谁有权利让某人一定不能挂电话,转接的电话通常都是串通好的另一个骗子的电话。
2、要求你必须开通网银或者重新办一张银行卡的同样,没有人会强制性要求你去办某一张银行卡,遇到此类情况,请千万不要去所谓的网站上透露自己的银行卡信息。
3、要求你一定不能和别人(尤其是警察)透露通话内容的警察蜀黍是最能帮你的人,如果连警察蜀黍都不能知道的事,那这件事肯定是坏事,就是骗子正在对你做的这件坏事!
4、要求你先找一个隐蔽的地方和他继续通话的如果是警察蜀黍给你打电话,一定不可能会有此类要求,找隐蔽的地方只是方便骗子行骗,以免被人“多管闲事”,提醒了受害人。
5、要求加你微信,说手上有你的通缉令和逮捕令的PS是一大神器,这些通缉令和逮捕令是假图片,网上一搜一大把!
6、要求你接收一下你的法律文书或者点击陌生链接、扫取陌生二维码的法律文书是不可能通过网络发给你的,如果你没犯法,那更不可能会有所谓的文书,请千万不要点击陌生链接。
7、信誓旦旦的说要你去114查询号码,但又不让你主动拨打该号码的现在有个东西叫作“改号软件”,它能把正确的号码覆盖在错误的号码上,因此你手机上显示的号码会是某部门正确的电话,但他真正的号码一定不是你手机上显示的这个官方号码。
8、要查你银行账户,又要你将钱转入“安全账户”的警察是不会无缘无故来查你的钱的!即使查,也不可能通过所谓的“安全账户”来查!这个“安全账户”是完全不存在的!
当然啦,除了以上几种比较典型的诈骗骗术,潜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其他骗局层出不穷,多到数不胜数。电信诈骗类型千千万,关键就在于你是否提前培养了反诈意识,多多关注留学生最新骗术和套路才能防患于未然,防止悲剧发生哦。
最后,怀疑自己被骗或已经被骗怎么办?
1、凡陌生来电、短信涉及“电话欠费、恶意透支、信息泄露、涉及洗钱、账户不安全、安全账户”等关键词都可能是信息诈骗,切勿轻信。在核实有关机构或人士的身份前,不要向他们提供任何姓名、地址、银行资料、电邮或电话号码等个人资料。
2、政府部门不会向任何人提供安全账户,更不会指导公众转账、设置密码。
3、确保电脑安装了最新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免受病毒和黑客的攻击。确保浏览器设置high级别的安全和监控,以防止恶意软件问题和计算机犯罪。不要在陌生邮件或文本中自动点击链接。网上购物时应当确保网站正确。
(C)遭遇英国当地诈骗,立即向所在地英国警局和Action Fraud报案。
(D)遭遇国内电信诈骗,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或咨询。
(E)如有疑问,可拨打驻英使馆领保电话。如为留学生,可与驻英使馆教育处联系(仅限非工作时间紧急事务联络)。
请大家在记住以上反诈关键信息的同时,将文章收藏并转发给即将和自己一起踏上留学旅程的小伙伴们吧!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