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宣布了一项重要教育政策调整:受养子女须在香港居住满两年才有资格申请政府资助的专上课程学额。这一变化直接影响到DSE(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收生中"香港本地生"的定义,标志着香港教育政策的一次显著收紧。
政策背景与调整内容
过去,"香港本地生"定义相对宽松,允许持受养人签证的内地学生即使不在港居住,也能以本地生身份通过JUPAS联招报考香港本地大学,享受政府资助学额和较低学费。这一政策催生了不少内地家庭采取"低成本策略"——父母取得香港临时身份后,子女作为受养人在内地接受DSE课程培训,却享受本地生待遇。
新政策明确要求:
-
2026年入学:需在课程开始前居住香港满1年
-
2027年及以后入学:需在课程开始前居住香港满2年
-
需提供在港全日制学校就读证明,或证明两年内离港不超过90天
不同年级学生的应对策略
中六学生(2026年入学)
幸运地避开了新政策,仍可按原有本地生身份报考,享受资助学费待遇。
中五学生(2027年入学)
需在2026年9月前赴港居住满1年。时间紧迫,建议尽快安排赴港就读,以确保获得资助学费资格(约44,500港币/年,而非非STEM专业的198,000港币/年或STEM专业的218,000港币/年)。
中四及以下学生(2028年及以后入学)
需满足2年在港居住要求,这意味着最晚需在2026年9月前赴港。可选择:
-
在港全日制学校就读两年;或
-
确保两年内离港不超过90天
香港身份规划的新思考
政策调整虽堵住了"不赴港却享受本地生待遇"的漏洞,但对真正有意在香港发展的家庭影响有限。对于考虑香港身份的家庭,建议:
-
尽早安排子女赴港就读:
-
年龄越小,语言适应能力越强
-
小学阶段插班难度低于中学阶段
-
提前适应香港教育体系,为升读优质中学打下基础
-
-
重视英语能力培养:
-
香港中学,特别是Band1学校对英语要求较高
-
提前准备可避免后期"迂回升学"的压力
-
-
全面评估家庭规划:
-
香港身份的价值不仅在于教育优惠
-
需综合考虑职业发展、生活环境等因素
-
总结与建议
此次政策调整反映了港府确保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的决心。对于内地家庭而言,真实的在港居住和就读经历将成为享受本地生待遇的必要条件。建议:
-
已决定赴港的家庭:按原计划进行,尽早安排子女入学
-
正在考虑的家庭:重新评估时间节点,做好长期规划
-
所有家庭:关注政策细节变化,及时调整策略
香港的教育优势依然存在,但获取这些优势需要更真实的投入和承诺。及早规划、真实融入,才是确保子女教育权益的稳妥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