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招聘关只是第·一步,国央企里的生存发展才是真正的学问。下篇咱们聊聊怎么选单位、怎么混职场。
1. 选行业比选企业重要
同样是央企,差距可能比人和狗都大:
-
赚钱王·者:烟草、电网、三桶油(年收入30W+不罕见)
-
性价比组:政策性银行、中信集团(压力适中待遇中上)
-
天坑预警:某些建筑类央企(跟着项目跑,对象都找不到)
数据说话:
某东部电网市公司硕士起薪18W,而某工程局号称"年薪20W"要扣掉60%的野外补贴。
2. 部门选择定生死
记住这个排序:
-
利润中心:搞业务的(如电网调度、烟草销售)
-
成本中心:搞服务的(如人力、行政)
-
坑爹中心:搞改革的(如混改办、巡察组)
真实案例:
同批进银行的,分到公司部的三年升副科,分到柜员岗的还在数钱。
3. 晋升的明暗规则
表面上看:
-
3年主管
-
5年副科
-
8年正科
实际上:
✓ 学历:硕士比本科早1-2年
✓ 证书:有注会可能破格
✓ 背景:这个不便展开
生存智慧:
35岁前没到副处,基本就到头了。
4. 那些没人告诉你的福利
工资单外的收入才精彩:
-
补充公积金:有的单位交12%+12%(自己算多拿多少)
-
医疗:副厅级待遇的医院预约通道
-
教育:重点中小学共建名额
-
隐形消费:食堂1块钱吃自助,工会发购物卡
但要注意:
现在审计越来越严,以前发iPhone现在改发小米了。
5. 离职时的"旋转门"
国央企出身跳槽有讲究:
-
最·佳时机:5-8年经验(太早没人要,太晚跳不动)
-
热门去向:同行业民企(翻倍工资常见)
-
禁忌操作:带着机密走(真会被告)
行业秘密:
从烟草跳去电子烟公司?等着收律师函吧。
终·极建议
-
应届身份最金贵:错过校招,社招进好单位难度翻倍
-
别只看钱:算时薪、算福利、算稳定性
-
关系要用在刀刃上:打听内幕可以,指望直接安排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