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网飞大作《鱿鱼游戏》(第三季)终于落下帷幕,不知道大家看完感觉如何,有没有超过前两季的制作水准呢?
这部剧主要涉及了韩国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儿童游戏,包含“一二三 木头人”、“抠糖饼”、“拔河”、“打弹珠”、“走玻璃桥”和“鱿鱼游戏”。
就算没有看过这部作品,其中怪异的巨人娃娃和“一二三木头人”的歌谣想必大家应该不陌生。
既然《鱿鱼游戏》里出现了许多韩国人童年会玩的游戏,那么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在日本拍的话,日本人会玩什么样的游戏呢?
翻花绳
在《哆啦A梦》里,大雄最擅长的就是翻花绳,这也是日本小孩常玩的一种游戏,当然啦,这个也是咱们的童年回忆之一。(想必大家都能做到:无实物翻花绳吧~)
「翻花绳(あやとり)」是一种将细绳绕在双手指间,并创造出不同形状的游戏。除了单独玩耍以外,还可以两人一同拉扯绳子、变换形状的“翻花绳接力”也非常受欢迎。像是“东京铁塔”、“扫帚”、“桥”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都可以完成。
剑玉
「剑玉(けん玉)」是一种将木制的球用绳子连接,并将球放在称为剑的握柄上的皿身或尖端的游戏。
从“大皿”、“小皿”、“中皿”等基本技巧,到“灯塔”、“飞机”等高难度技巧,技术种类繁多,能够锻炼专注力和平衡感。
在日本,剑玉自古以来便受到喜爱,现在也作为竞技项目广受欢迎,并且会举行全国比赛。
躲避球
「躲避球(ドッジボール)」游戏已经在日本风靡了几十年,并且早已是日本体育教学大纲中的项目了。
“躲避球”是在长18米,宽9米的场地中进行的,分两个半场,每半场靠近中线是长8米,宽8米的正方形区域,成为内场,外侧和后方是一米宽的带状区域,成为外场。参赛人数每队最多14人(10—12人最合适),双方人数必须相等。
玩的时候分为两个内场,两个外场。一个外场站着一半红队队员,相应的内场站着一半蓝队队员;另一半内外场相反,内场站着红队队员,外场站着蓝队队员。
比赛时间一般为5~10分钟,进攻一方外场投球击中对方内场队员,被击中者离开内场到外场,同时可以直接投球击向对方队员,也可以把球传给位于对方场地外场的己方队员,为队友创造条件击中对方。
比赛中,进攻一方要想方设法击中对方队员,而防守一方要尽可能躲避对方攻击和寻找时机捕获对方来球,转守为攻。
到比赛时间结束剩余人数多的一方为胜,或者未到比赛时间结束,但一方已经把对方队员全部击中离场为止,三局二胜制。
竹蜻蜓
「竹蜻蜓(竹とんぼ)」是日本的传统玩具之一,也是日本的传统游戏。
应该没有人不认识《哆啦A梦》里的竹蜻蜓,那也是参考真正的竹蜻蜓发明出来的。据说现代竹蜻蜓的造型跟古时候的几乎没有不同,但大多是木制的。
像是在日本公元700多年的遗迹中就挖出过类似的木蜻蜓,也因为木制的容易腐坏,所以目前出土的古代木蜻蜓中,很难找到完整的文物。
「竹蜻蜓」是用竹子制作的简单玩具,透过手指转动轴心让它飞起来。飞行的方式有技巧,转得太快会让竹蜻蜓失去平衡,导致飞不远。若能巧妙地转动,就能让竹蜻蜓飞得又高又远。
以前孩子们会亲手制作来玩,现在仍然可以在活动或手作课程中制作竹蜻蜓。
踢罐子
「踢罐子(缶蹴り)」是一种结合“红绿灯”和“捉迷藏”元素的游戏,通常在宽敞的场所进行。
规则很简单,先将罐子放在中央,由一人担任“鬼”,其余的孩子则负责躲藏。“鬼”的任务是找到躲藏的孩子,并在喊出对方的名字后返回罐子旁。
然而,如果有人踢倒罐子,所有被抓到的孩子都能获得解放,因此“鬼”必须一边守护罐子,一边搜寻躲藏的孩子。
鬼抓人
在「鬼抓人(鬼ごっこ)」中,通常由一人扮演“鬼”(おに),负责追逐其他人。被“鬼”抓住的人,就变成新的“鬼”,继续追逐其他人。
游戏可以有很多变化(据说这个游戏有30多种玩儿法),例如可以设定特定的区域或规则,也可以加入一些道具或技能。也有人将这个游戏称为“鬼事(おにごと)”或“鬼遊び”。
踩高跷
「踩高跷(竹馬)」是一种游戏,玩法是在长竹竿上安装踏板,然后站上去行走。基本方式是保持平衡向前移动,熟练后还能加快速度奔跑,甚至跨越障碍物。
由于踩高跷有助于锻炼核心肌群并提升平衡感,因此自古以来一直深受孩童喜爱。在某些地区,还会举办踩高跷竞赛或技艺比赛,让参加者一较高下。
一二三木头人
不仅是中国和韩国,日本也有木头人游戏,叫「達磨さんが転んだ」(不倒翁跌倒了)。
游戏开始时木头人会说「はいじめの一歩」,木头人对着大树说「だるまさんがころん」,然后转过身时说「だ」,当碰到木头人的时候要说「切った」。
相信大家已经发现,日本的许多游戏和咱们小时候玩儿的游戏,名称稍有不同,玩法却大同小异。包括中日韩都非常流行的“一二三木头人”游戏。
那么,如果鱿鱼游戏由中国来拍,你觉得会选择哪些游戏呢?
以上是前途出国小语种顾问为您总结的“童年回忆杀?!《鱿鱼游戏》如果让日本来拍,他们会玩儿什么?”,如需进一步了解,或有任何相关疑问,欢迎点击【在线咨】,以便给您进行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