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服的穿着方式极为讲究,步骤繁复,需要耐心练习(尤其正式和服)。以下是女性常见和服(以日常小纹/访问着为例)的基本穿着步骤和核心要点:
核心原则
1. 右衽:(禁忌:左衽! 这是逝者的穿法。)必须将左襟盖在右襟之上(从穿着者视角看,右侧衣襟压在上面)。
2. 保持水平: 衣领、腰带、下摆都应保持水平,不可歪斜。
3. 后颈空隙: 衣领后部需在颈部与身体之间留出约一个拳头或两指宽的空隙,这是传统美感的关键。
4. 平整无褶皱: 和服面料需拉紧、抚平,尤其在胸、腰、臀部避免堆积褶皱。
基本穿着步骤(需他人协助更佳)
准备工作:
1. 穿着肌襦袢: 先穿上白色或肉色的和服内衣(肌襦袢),作用是吸汗、隔脏、塑造轮廓。
2. 穿上足袋: 穿上分趾袜(足袋)。
正式穿着和服:
1. 披上和服:
* 双手提起和服两侧,从身后披上,衣领中心对准后颈中心。
* 关键:确认左襟(穿着者视角的左侧)在上,右襟在下!
2. 对齐下摆:
* 调整和服下摆长度,使其刚好触及脚踝(正式和服下摆不拖地)。通常需要将多余长度向上提拉至腰部固定。
3. 固定前襟:
* 将两侧前襟在身前对齐拉直,保持左襟压右襟。
* 用根细腰带(腰纽或伊达缔)在腰部(约肚脐高度)暂时固定。
4. 调整后领:
* 重要步骤之一: 将后领向下拉,使其紧贴后颈根部,并在颈部后方留出约一拳/两指宽的空隙。这个空隙是和服优雅线条的灵魂。
* 调整前领,使其自然服帖于胸部上方。
5. 处理腋下褶皱:
* 将手臂抬起,用手从腋下向身体后方抚平褶皱,将多余布料向后背方向拉紧、收拢。
6. 塑造腰部线条:
* 将身体前方和服下摆向上提拉(通常在身体两侧进行),使下摆达到理想高度(脚踝处)。
* 将腰部两侧和身后的多余布料向上、向中心抚平收拢,塑造出平直、无褶皱的腰背部轮廓。这需要技巧和力气。
* 用第二、第三根腰纽在不同高度(通常胸下、腰部)固定这些收拢好的布料。
7. 穿着长襦袢(可选,用于正式和服):
* 在正式和服(如访问着、留袖)外,有时会先穿一件长襦袢(一种长衬袍),其穿着方式类似和服,但更简单。目的是进一步塑造平整基底、保护外袍、并露出漂亮的内领。
8. 系上腰带:
* 打带枕(制作腰带结的填充物): 先在腰部后方固定带枕(通常用绳子绑在腰上)。
* 系腰带(带):
* 将长腰带(袋带、名古屋带等)在腰部前方中间位置开始缠绕。
* 缠绕两圈后,在后方打结(通常是简单的平结)固定腰带末端。
* 将腰带前方多余部分折叠(根据腰带种类和结的款式折叠方式不同),在带枕的支撑下,于后腰处打出一个精美的结(带缔)。
* 常见带结: 太鼓结(正式常见)、文库结、蝴蝶结、立矢结等。太鼓结需要专业技巧。
* 系带扬、带缔:
* 用带扬(装饰性布条)包裹在腰带上方边缘,遮盖打结痕迹,增加装饰。
* 用带缔(装饰绳)在腰带结下方或中间系紧,固定结型并装饰。
9. 后整理:
* 再次检查衣领是否水平、后颈空隙是否合适。
* 抚平全身各处褶皱。
* 调整腰带位置,确保结型端正。
* 穿上草履(木屐)。
穿着要点 & 技巧
* 站姿: 穿着过程中保持身体挺直,微微前倾有助于拉紧布料。
* 收紧: 每一步都要用力将布料向各个方向拉紧、抚平,确保贴身无褶皱。正式和服穿好后身体活动会受限。
* 层次: 从内到外通常是:肌襦袢 → (长襦袢) → 和服本体 → 腰带及相关配件。
* 浴衣简化版:
* 通常不穿襦袢和足袋(直接赤脚或穿人字拖)。
* 用简易腰带(半幅带、兵儿带)系结(如文库结、蝴蝶结),无需带枕、带扬、带缔。
* 穿着步骤简化,后颈空隙要求不如正式和服严格。
* 专业协助: 正式场合穿着复杂和服(尤其振袖、留袖)强烈建议找专业“着付师”帮忙。自学需要大量练习。
不同和服种类的穿着差异
1. 振袖: 袖长极长,穿着时需特别注意袖子的摆放和固定。带结通常非常华丽复杂。
2. 留袖: 下摆图案是重点,需确保穿着后图案完整、端正地展示出来。
3. 袴: 在穿好和服(通常是二尺袖或小纹)后,将袴(裤裙)套在外面,用带子系在腰部上方(胸下位置)。
4. 男性和服: 步骤相对简单,重点是衣领贴合、下摆长度合适(通常比女性短,在脚踝之上),腰带(角带)系法更简洁(通常打贝口结),穿着羽织(外褂)和袴(裙裤)在正式场合。
为什么这么复杂?
和服的剪裁是直线型的,要完美贴合人体曲线,全靠穿着技巧和腰带的固定来塑造轮廓、消除褶皱。这种穿着方式本身也是传统文化和仪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和服穿着是一门需要学习和练习的技艺。掌握基本步骤和核心原则(尤其是“左前右前”和“后颈空隙”)是起点,不同种类、不同场合的穿法还有更细致的讲究。初次尝试建议从浴衣开始,或寻求专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