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回顾:禁招传闻从何而来?
2025年6月,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签署一项引发全球关注的行政令,声称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将暂停哈佛大学6个月内招收国际学生。这一决定迅速引发包括中国在内多个国家的强烈关注与质疑。
紧随其后,美国联邦法院介入,发布临时禁令叫停行政令的执行。于是,哈佛“是否真的被禁招国际生”成为热议焦点。事实到底如何?这场政策风波又对国际申请者意味着什么?我们逐一拆解。
二、“禁招”政策的真实内容是什么?
1. 行政令重点:签证受限
-
**签署时间:**2025年6月4日
-
**关键内容:**暂停向哈佛国际学生发放F、M、J类签证
-
**官方理由:**学校“配合不足”“信息隐瞒”“存在安全疑虑”
2. 国土安全部通知:撤销签证项目资格
-
**发函时间:**2025年5月22日
-
**执行主体:**国土安全部长 Kristi Noem
-
**核心措施:**撤销哈佛的SEVP(学生和交流访问者项目)主办资格,要求现有国际学生离境或转学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政策仅针对哈佛大学,并未同时波及其他常春藤盟校。
三、哈佛真的“被禁招”了吗?
✅ 法院出手叫停,政策尚未实施
-
5月23日:联邦法院发布初步禁令,阻止SEVP资格撤销
-
6月20日:禁令延期,法院继续阻止行政命令落地
✅ 行政理由广受质疑
虽然政府打出“国家安全”旗号,但实则涉及学校未配合提供内部信息的数据问题,多个高校联盟认为此举是政治打压,而非合理执法。法院也指出政策“存在严重宪法问题”。
✅ 招生实质未中断
虽然政策声势浩大,但哈佛实际操作层面保持平稳:超7,000名国际学生维持在读资格,校方启动与加拿大大学的对接协议,部分课程甚至提供在线替代方案。
四、这场政策风波对国际学生意味着什么?
1. 申请信心受挫
短期内,政策不确定性导致部分家庭暂停申请,或将重心转向英国、加拿大等相对稳定的国家。
2. 签证通道受限
据统计,2025年5月F1/J1签证发放总量同比下降22%,国际申请人普遍面临更高拒签风险。
3. 学校财政压力增加
由于国际生学费构成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哈佛遭遇高达10亿美元预算缺口,不得不延长招聘冻结并缩减研究支出。
五、连锁反应:政策阴云蔓延至全球
🔺 其他高校也受牵连
尽管禁令针对哈佛,但包括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在内的多所院校也被列入资金审查范围。
🇬🇧 英国高校迎来转机
因政策动荡,英国多所大学在2025秋季招生中,收到创纪录数量的美国申请者,其中不少为原本计划申请哈佛的学生。
🌏 各国政府密切关注
中国外交部、澳大利亚教育部等纷纷表态,呼吁美国停止将教育政治化,并建议本国学生“慎重考虑赴美计划”。
六、面对不确定,申请人该如何应对?
✅ 持续关注法律动态
法院仍在审理本案最终裁定,建议密切关注7月底及9月听证会进展。
✅ 拓展多元备选方案
可同步申请加拿大、英国、澳洲等国家的优质高校,同时规划线上课程过渡路径。
✅ 签证路径并行推进
除哈佛外,美国其他高校如斯坦福、耶鲁、芝加哥大学仍可正常发放签证,建议同时准备其他学校的签证材料。
✅ 学校选择更审慎
选择时应关注院校是否受限政策影响、其国际学生比例、历史签证通过率等实际因素。
七、结语:看穿噪音,回归理性
虽然“哈佛禁招国际生”的标题听起来震撼,但事实远比口号复杂。行政命令确实存在,但法院介入迅速,政策尚未真正生效。对于准备申请美本的家庭来说,焦点应放在法庭裁决、学校应对措施与自身规划能力上。
🧭 应对建议总结:
-
关注法律进展,不被噱头迷惑
-
多路径申请,稳中求胜
-
长线视角看待美国教育政策波动
无论未来走向如何,留学之路终属长期投资,理性规划、保持耐心,将是通往梦想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