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无数考生守在电脑前,却只等来一封冰冷的邮件——ACT官方紧急宣布取消7月12日亚太多个地区的考试,理由直指“考试安全问题”。短短几小时内,香港、澳门、韩国乃至大陆考生接连报告考试取消,一场波及广泛的泄题疑云瞬间笼罩在ACT上空。
泄题冲击波:混乱与失信的双重代价
ACT官方声明虽承诺“保障分数有效性”并“提供重考机会”,但其应对的模糊性加剧了考生焦虑。关键信息缺失:泄题具体范围、调查进展如何?重考时间表何时明确?考生面临的不仅是时间与金钱损失(不少考生已支付高昂的住宿旅费),更严重的是对考试严谨性的深度质疑。此次事件非孤立,近年来ACT在亚太地区,尤其在中国大陆考场,屡被诟病存在“暗箱压分”与作弊隐患,其维护考试公平性的能力与决心正遭遇严峻信任危机。
改革十字路口:泄题阴影下的前路坎坷
此次风波恰发生于ACT历史性改革(2025年9月启动)的前夜。改革核心在于科学部分变为选考,总分仅由英语、数学、阅读构成,题量减少、时长缩短,试图提升考试效率与体验。然而,泄题事件为改革蒙上浓重阴影:
-
信任基石动摇:若连现有考试安全都无法保障,考生如何相信改革后新系统的可靠性?
-
实施进程风险:原定2025年4月美国本土机考试点、9月全球铺开的时间表,会否因此次调查与善后而延迟?
-
竞争劣势加剧:ACT意图通过简化结构对标SAT,但泄题丑闻可能进一步削弱其在中国本已下滑的市场吸引力。
中国市场:从高峰到失宠的警示录
ACT曾凭借疫请期间在中国大陆开设考点的独特优势,一度超越SAT。然而,疫请后形势逆转:
-
“压分”幽灵:众多考生反映实际分数远低于模考水平,评分机制不透明问题饱受诟病。
-
安全顽疾:泄题作弊事件频发,侵蚀考试核心价值。
-
便利性丧失:SAT在港澳考点的恢复使ACT的境内考点优势不再显著。
尽管ACT尝试以改革求变,但其公信力在中国市场的持续受损已导致关注度急剧下降。数据显示,中国考生对SAT的关注度及报名热度近年已明显反超ACT,泄题事件无疑雪上加霜。
一位本应在7月12日踏入考场的北京考生在社交媒体无奈留言:“分数公平的基石一旦被腐蚀,再华丽的考试改革也如同沙上筑塔。”
当一场考试的核心公平性屡遭质疑,再精巧的题型改革也显得苍白无力。泄题风波不仅是一次应急管理的失误,更是对ACT全球信誉体系的深度拷问。若无法以雷霆手段重塑安全机制、彻底驱散“压分”疑云,纵有简化结构、缩短时长等改革举措,ACT在国际标化考试舞台上的角色恐将日益黯淡。信任的重建远比试卷的革新更为艰难,也更为迫切——这或许才是这场“泄题疑云”为ACT敲响的最刺耳警钟。

- 擅长申请:
- 中学,本科,研究生
- 擅长方案:
- 出国留学规划,申请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