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海外留学、移民和跨国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人群在英国遭遇诈骗的案例屡见不鲜。本文将结合真实案例和官方信息,解析英国常见诈骗类型、常用手段,并提供一些实用的防骗建议。
一、英国常见诈骗类型
1. 假冒政府机构(HMRC、Home Office、警局等)
诈骗分子冒充英国税务局(HMRC)、内政部(Home Office)或当地警察,声称受害者涉嫌违法、欠税,需立即转账罚款或提供个人信息。骗子会使用伪造的来电显示甚至“官方”信头邮件,以增强可信度。
典型话术:
“Your National Insurance number has been used in criminal activity.”
“You have unpaid tax and will be arrested unless payment is made.”
2. 银行或快递诈骗
自称是银行客服或DHL/UPS工作人员,通知受害者账户异常或包裹涉案,诱导其点击钓鱼链接、提供银行卡信息或下载远程控制软件。
常见表现:
短信中带有钓鱼网站链接
语气急迫,要求立即“核实账户”或“冻结资产”
3. 留学生定向诈骗(中文诈骗电话)
诈骗分子以中文致电留学生,假称其“国内身份被盗用”“快递涉案”“需要与中国使馆联系”等,逐步引导其进入连环圈套,并通过恐吓诱导转账。
常见套路:
假冒中国使馆或驻英公安
要求开视频会议“配合调查”
控制受害者信息,威胁其家人
二、诈骗套路解析
英国诈骗往往不像国内诈骗那样粗暴,它们的共同特点包括:
高度定制化:针对受害者背景编造情节,例如留学生、华人商户、老人等
语言切换灵活:能使用流利英语或中文,以增强信任
利用心理战术:制造恐慌、伪装官方机构、给出时间压力等
仿真程度高:电话显示、邮件格式、网页链接都高度“仿官方”
三、防骗建议
✅ 牢记三不原则:
不透露个人信息(护照号、NI号、银行账号)
不转账给任何自称政府、警方或快递公司的人
不点击陌生短信或邮件中的链接
✅ 官方不会这么做:
HMRC或Home Office绝不会通过电话索要银行信息或威胁逮捕
警察上门必须出示证件,绝不会要求转账“保释金”
所有正式流程都会通过书面文件邮寄,而不是口头电话通知
✅ 若遇可疑情况:
挂断电话,冷静判断,切勿当场操作
可拨打英国反诈骗热线:Action Fraud(0300 1 2 3 2040)
向学校国际办公室或中国驻英国使领馆寻求帮助
英国是法治国家,诈骗依然防不胜防,而留学生社会经验较浅极为可能成为骗子的目标。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擦亮眼睛,避免陷入骗局。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曾有被骗经历,也欢迎留言分享,一起提高防骗意识!
By NOVO资深后期李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