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在NUSOne计划的推动下,于2024年8月起实施周三下午“保护时间”(3:00 PM–6:00 PM),让学生暂时放下学业,投身课外活动(CCA)、体育锻炼或志愿服务159。这一政策不仅优化了学生的校园体验,更在新加坡国大学院(NUS College, NUSC)催生了“周三学院日”(Wednesdays at NUSC)的创新实践,成为师生共建社群、增强归属感的重要平台。
1. NUSOne计划:从“学业减压”到“全人发展”
NUSOne计划的核心目标是平衡学术与生活,具体措施包括:
周三下午“无课时段”:鼓励学生参与社团、志愿服务或体育锻炼,减少学业压力。
灵活课程安排:学期缩短至12周,为学生留出更多自主时间。
新宿舍Valour House:打造体育主题社区,促进社交与健康生活方式。
该计划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幸福感和校园归属感,尤其帮助新生更快适应大学生活。
- “周三学院日”:NUSC的社群凝聚力工程
新加坡国大学院(NUSC)作为NUS的荣誉学院,部分师生住在校外,因此固定社群活动时间显得尤为重要。受家庭聚餐启发,副院长王少妍(Eleanor Wong)副教授提出“周三学院日”,通过系统化活动安排,强化学院成员的联结。
(1)活动组织形式
学生主导+学院支持:
NUSC俱乐部(学生代表组织)与学院顾问团队协作,每学期初拟定主题并公开征集方案。
学生生活团队提供资金与后勤支持,助力活动落地。
多样化内容:
轻松社交类:观影、手作、兴趣小组表演(如Livecore乐队演出)。
结构化活动:迎新晚宴、学期末狂欢派对、校园议事会、文化之夜(如农历新年庆典)。
特别企划:炉边谈话(邀请行业Leader分享)、怀旧游戏嘉年华(充气城堡、古早味冰淇淋)。
(2)学生反馈与成效
增强归属感:心理学新生Syed Ariq Miiad表示,活动帮助他快速融入学院,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心理健康支持:周三的固定活动成为学生“周中减压”的重要方式。
规模扩大:计算机工程学生Ymir Meddeb指出,2025年的文化之夜成为NUSC史上最大多元文化活动,吸引120人参与。
3. 未来展望:从“活动日”到“学院传统”
“周三学院日”计划在2024/2025学年试行后,已成为NUSC的标志性举措,并将在新学年延续。学院希望:
提高参与率:虽不强制出席,但通过丰富活动吸引多数成员每学期至少参与数次。
校友回流:已有校友慕名返校,未来或形成“学院家庭日”传统。
跨委员会合作:如社群生活副主席杨诺希(Larissa Yong)所言,联合策划能让活动影响力倍增。
NUSOne计划与“周三学院日”的协同,体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全人教育”的理念——学术卓越之外,更注重社群构建、心理健康与跨代交流。这一模式不仅适用于NUSC,也可能为其他学院乃至全球高校提供“如何通过制度化安排增强学生归属感”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