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洋理工大学(NTU)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Gen AI)在教育中的应用发布正式声明,明确了学校在AI时代下的学术政策与规范。该声明旨在平衡技术创新与学术诚信,确保学生能够合理、道德地使用AI工具。
1. NTU对AI的基本态度:允许但需规范
NTU承认AI已成为教育领域不可逆转的趋势,其政策允许学生在作业中使用Gen AI工具,但需遵循以下原则:
学生需声明AI使用情况:在提交作业时,必须明确标注是否使用AI,并说明具体用途(如资料检索、文本润色等)。
对生成内容负责:学生需确保AI生成信息的准确性,并正确引用来源,避免学术不端。
部分课程可能禁止AI:若教授出于教学目的(如评估独立研究能力)明确禁止AI使用,学生必须遵守。
2. 近期争议:三名学生因违规使用AI被处罚
NTU近期对三名本科生进行纪律处分,原因是他们在明确禁止AI的课程作业中使用了Gen AI工具,导致作业被判零分12。争议点包括:
学生辩解:其中一名学生称仅使用了引文排序工具(如StudyCrumb),而非AI生成内容,但校方仍认定其违反学术诚信。
校方立场:教授已多次强调该作业禁止AI,且作业中存在“虚构引用”或失效链接,属于学术不端。
申诉机制争议:学生质疑校方未给予充分申诉机会,仅通过邮件沟通,缺乏面对面听证会3。
3. AI检测工具的挑战与误判风险
NTU等高校普遍采用AI检测系统筛查作业,但该技术存在局限性:
误判专业术语:部分学术写作可能被错误标记为AI生成。
学生规避手段:改写或拼接AI内容可能绕过检测,导致“猫鼠游戏”。
需结合人工复核:NTU表示将优化检测流程,避免过度依赖算法。
4. 未来方向:AI与教育的平衡发展
NTU计划在2025/2026学年前修订学术诚信政策,增设AI使用专章,并培训教师掌握AI检测技术。
同时,学校鼓励:
批判性使用AI:学生应学会评估AI生成信息的可靠性,而非盲目依赖。
教授明确规则:课程大纲需清晰界定AI使用范围,减少争议。
加强AI伦理教育:未来可能将AI道德规范纳入课程,培养负责任的使用习惯。
总的说来:
NTU的声明反映了高校在AI时代的应对策略:既拥抱技术进步,又坚守学术诚信。学生需注意:
遵守课程规定,若禁用AI则避免使用。
合理声明AI辅助,确保内容真实、引用规范。
保留创作过程证据(如草稿、编辑记录),以防误判。
随着AI在教育中的渗透加深,如何界定“合理使用”与“学术作弊”将成为全球高校共同面对的挑战。
NTU的案例或将成为未来政策调整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