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际高等教育排名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中国留学生对QS世界大学排名的关注度持续攀升,其他传统排名体系如卫报、TIMES、REF等的市场影响力相对减弱。这种变化对英国高校的招生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利物浦大学为例,这所罗素集团成员院校曾凭借稳定的学术声誉和与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合作关系,保持着良好的生源。然而近年来QS排名的持续下滑(从2015年的稳定位置跌至2023年的190位)给招生带来了挑战。校方已意识到问题,新任校长正着力提升排名表现,2025年回升至165位。为应对招生压力,学校调整了部分专业的录取要求,并新增春季入学选项。
约克大学的处境同样值得关注。这所在英国本土排名中表现稳定的院校,近年来在QS榜单上的位置持续走低(2024年降至184位)。分析显示,尽管该校在可持续发展等新指标上表现优异(分别获得97.4和92.5分),但在雇主声誉等传统指标上相对薄弱。目前,除商科、传媒等热门专业外,部分冷门学科已面临生源不足的困境。
当前英国高等教育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QS前100院校申请竞争激烈,而排名靠后的学校则面临招生压力。为应对这一局面,部分院校开始采取灵活的招生策略,包括降低语言成绩要求、放宽学术门槛等。这一现象反映出全球高等教育市场竞争加剧背景下,院校为维持运营而采取的适应性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过度依赖单一排名体系可能带来同质化竞争的问题。有教育家建议,院校应更加重视学科特色建设,通过差异化发展来吸引特定学生群体。同时,适当关注其他评价体系的价值,可能有助于形成更全面的院校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