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QS完整名单发布后,都会对当年的留学申请行情产生重大影响。2026年的QS榜单也不例外,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聊聊今年英国大学中最不建议申请的几所学校。
一、帝国理工学院(IC)
首先,让我们看看帝国理工学院(IC)。IC已经连续两年位居QS排名第二,去年力压牛剑时大家还觉得有点意外,但第二年还能稳居前二,这就让很多人开始觉得理所当然了。
有人分析说,IC在新指标如可持续发展方面得分很高,达到了97分,而哈佛这样的名校才87分左右。这种评分标准是否合理?其实,QS榜单本身就是一种利益妥协,个人意见在这个大势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尽管很多人都在骂这个榜单,但在实际参考时,大家依然会非常认真地对待它。
那么,为什么我不建议2026Fall申请IC呢?
首先,难度的确已经非常高了。2025年的申请季中,门槛并没有降低,而今年欧盟生源回归,再加上一些原本打算去美国的学生转战英国,很多学霸的选择都是冲着名校去的,IC自然成了“众矢之的”。即使港新地区的一些热门学校也抢不了IC的生源,能拿到IC的offer,港大和NUS都可以放弃了。
其次,IC是一个典型的绩点控学校,分数高只是基础,你还需要在其他方面脱颖而出。更重要的是,IC控制中国学生的比例,强调国际学生多样性。这意味着同样是中国学生申请,会被放在同一个池子里竞争。而这个池子里,优先录取的是英本或海本的中国学生,其次是国内的Top 985或211院校的学生,双非背景的学生几乎没有机会。
第三,IC注重学校与学生的双赢,特别看重就业率。他们会评估你的职业规划和相关经历,很多学生在这方面吃了亏。此外,IC的大多数专业都需要面试,有些课程甚至要求额外提交GMAT或GRE成绩。面试对中国学生来说本来就是弱项,即使成绩再好,也可能在这里止步。
因此,除非你是国内的985/211学霸,或者拥有英本或海本一等学位的学生,否则我建议你慎重考虑IC。
二、伦敦商学院(LBS)
接下来是伦敦商学院(LBS)。虽然LBS并不参与QS排名,但它依然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选择。然而,今年我也建议大家慎重考虑LBS。
首先,LBS是一个小而精致的学校,能提供给应届生的专业屈指可数。总共不超过四个课程可以申请,但申请人数却非常多,录取比例甚至比牛剑还要低。换句话说,LBS的竞争激烈程度非常。
其次,当前就业市场环境处于低谷期,很多学生迫切希望拿到一份好的工作。这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还需要学校的帮助。在英国,能在就业起步上给予学生极大支持的学校并不多,只有LSE、LBS、IC以及位于伦敦城的Bayes这几所。尤其是LBS,更像是一个求职平台,学生入读后,课时不多,更多时间是在参加职业宣讲会或找工作。就业率方面表现优异,对于当下局势来说,LBS几乎是刚需。
第三,LBS的申请难度也很高,虽然有几个专业比如管理学硕士(MIM)收的学生相对多一些,但整体来看,中国学生的名额并不多。而且LBS还有面试和笔试环节,对应届生来说,这些都增加了申请的难度。
因此,LBS更适合有一定工作经验或创业经历的学生申请。对于应届生来说,LBS的申请难度太高,很难实现双向奔赴。
其他值得关注的学校
除了IC和LBS,我还想提醒大家注意LSE。虽然LSE的难度在2025Fall有所下降,但从我这边拿到的offer结果来看,LSE的管理学院和会计学院的申请难度确实有所下滑。例如,英本学生中,65分以上都有机会申请到,热门的会计金融(AF)专业,我有一个Exeter的学生69分就申到了,甚至不需要一等学位。稍微冷门一点的专业,如经济史(Economic History)或全球卫生管理(GHM),申请难度更低,非常适合英本和海本的学生申请。
尽管LSE的热度相比IC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同级别的学校。其他学校如KCL和Bristol,申请热度也会逐渐上升,建议一旦开放申请就要尽早提交,抢占先机。越晚申请,学校反应过来后可能会收紧政策,捡漏的机会也会减少。
总之,2026Fall的申请季充满了变数。在专业选择上,不要过于刚猛,适当降低期望值,确保有备选方案。毕竟,申请过程中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最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