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那毕业以后干啥?能进投行吗?工资高吗?”
这不是个别家庭的困惑。
每年有超过1.2万名中国学生申请英国本科,而经济学,常年位居“最热门专业”前三——仅次于计算机和商科。
但问题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经济学到底是学什么,适不适合自己,更别说未来能做什么。
今天,我们就以“经济学”为例,聊聊一个中国家庭该如何真正看懂一个专业,而不是盲目跟风。
经济学,不是“算账”的学问
很多人一听“经济”,首先反应是:钱、股票、GDP、CPI……是不是以后要天天看K线图?
其实不然。
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解释世界”的学科。
它不教你炒股,也不教你怎么发财,但它能告诉你:
为什么北上广的房价这么高?
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不敢结婚生娃?
为什么英国加息,你的留学费用就涨了?
它用一套逻辑模型,去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
比如“机会成本”这个概念——你选择读硕士,就等于放弃了两年工资;你留在国内工作,可能就错过了海外发展的机会。
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有看不见的代价。
所以,真正适合学经济学的人,往往不是数学成绩高的那个,而是最爱问“为什么”的那个。
他可能在饭桌上突然说:“爸,你说为啥外卖骑手越跑越快,平台抽成还越来越高?”
她可能在新闻里看到“央行降准”,首先反应不是“利好股市”,而是“这会刺激通胀吗?”
如果你家孩子是这种“问题少年”,那经济学,可能真是他的菜。
先别急着选专业,看看他平时喜欢干啥
我们辅导过一个学生,高二就开始自己研究B站UP主的变现模式,还写了个小报告发在知乎,结果被剑桥经济学面试官当面夸“有经济直觉”。
另一个学生,每天必看《财经早餐》,连地铁广告牌上的房价数据都要拍照存档。
最后申上了LSE的BSc Economics,G5里最难申的专业之一。
这些孩子不是“卷”,而是真有兴趣。
所以,选专业前,不妨先观察:
- 他/她是不是对“钱从哪来、去哪了”特别敏感?
- 看到“年轻人失业率上升”的新闻,是刷过去,还是会追问“为什么企业不招人”?
- 写作文有没有逻辑?能不能把一个复杂问题讲清楚?
如果答案是“是”,那经济学的思维底子就有了。
不是所有“经济学”都一样,课程设置差很多
全英国有66所大学开设经济学本科,但它们教的东西,天差地别。
比如:
-
LSE(伦敦政经) 的经济学,极度偏理论,满屏都是数学推导和计量模型,一年级就要学微积分、线性代数,相当于半个数学系。
毕业生很多去读PhD,或者进国际组织做政策研究。 -
UCL 的经济学更灵活,你可以选“行为经济学”“健康经济学”“环境政策”,甚至能和心理学、政治学交叉选课。
适合那种“不想只算公式,还想研究人”的学生。 -
华威大学 的经济系,和商学院打通,课程里有大量数据分析、编程(R/Python),毕业生很受投行和咨询公司欢迎。
-
而一些普通罗素集团院校的经济学,可能就是“宏观+微观+统计”三件套,四年下来没太多亮点,就业竞争力也一般。
📌 所以,选专业不能只看“经济学”三个字,要看课程细节。
比如有没有“计量经济学”“博弈论”“发展经济学”这类硬核课?
有没有机会做独立研究项目?
教授是不是在知名期刊发过论文?
这些,才是决定你四年学什么、毕业后能去哪的关键。
经济学毕业以后,到底能干啥?
很多家长最关心的不是“学什么”,而是“能赚多少钱”。
我们来看看真实就业数据:
- 投资银行 Analyst(如高盛、摩根士丹利):起薪 £55,000 - £70,000
(经济学+数学背景最受青睐) - 经济咨询公司(如Oxford Economics、Cornerstone):起薪 £40,000 - £50,000
- 政府/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IMF):起薪 £35,000 - £45,000,但稳定性高
- 科技公司商业分析岗(如Google、Meta):起薪 £50,000+,要求会Python/SQL
而且,经济学本科的“后劲”很强。
很多毕业生工作几年后,跳槽去读MBA、法学院,甚至医学院——因为经济学训练的逻辑思维、数据分析、写作能力,是几乎所有高端职业的通用技能。
那要不要选“相关专业”?比如金融、会计、管理?
当然可以。
如果你孩子更想“直接就业”,而不是搞理论研究,那这些专业可能更合适:
-
金融(Finance):更侧重资本市场、公司财务,适合想进投行、资管的学生。
代表院校:华威、曼大、杜伦。 -
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数学要求很高,但就业极好,适合走量化路线。
代表院校:LSE、UCL、爱丁堡。 -
商业与管理(Business & Management):课程更实用,但学术深度不如经济学,适合综合背景一般但想进名企的学生。
📌 简单说:
- 想深造或做政策研究 → 选经济学
- 想快点进投行/咨询 → 选金融或管理
- 想走量化/数据分析 → 选计量经济学或经济与数据科学
选专业,不是选“听起来高大上”的名字,而是选孩子能不能学得进去,未来能不能走得远。
经济学听起来体面,但如果你孩子讨厌数学、讨厌写论文、讨厌看新闻背后的数据,那再好的学校、再高的薪资,他也熬不下来。
相反,如果他天生爱琢磨“为什么”,喜欢用逻辑拆解问题——
哪怕分数不是很好,去一所课程扎实的学校,未来依然可能走得更远。
专业没有好坏,只有适不适合。
而你的任务,不是替他决定,而是陪他一起,看清每一个选择背后的真相。
毕竟,这不只是选一个专业,
而是选择他未来四年的日子,和接下来三十年的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