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时,“非京籍”的原由让我无法继续走国内高中路线。
偶然得知同班同学报考国际学校的剑桥中心学部,抱着对剑桥大学的憧憬,我也顺利考入。父母也认为留学能拓宽视野,就这样,我开启了转轨A-Level全日制之路。
当时的我还不知道,这条被迫选择的道路,会让我在多年后同时收获 UCL 和曼大的录取通知书。
W同学
就读学校:新东方
A-Level:数学、中文预估A* 会计、经济预估A
雅思:6.5,各单项均高于6.0
申请专业:教育学
录取院校:UCL、曼大
新东方课程:雅思、A-Level一对一
关键词:雷震子offer、数学上瘾者、骑马能手
1
A-Level 选科血泪史
01
踩坑物理
对我来说,学习A-Level的一大困难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我碰了很多次壁,付出了很多时间、精力、金钱才找到适合自己的学科。
我最初选了数学、经济、物理,却在物理上栽了大跟头。数学和经济都没有什么大问题,但物理是一个我尝试并努力了很多次却依然学不好的一个学科。
我认为学习物理的过程十分痛苦,这是我之前从未有过的感觉。3次考试失利后,我不得不承认:物理需要的想象力和灵活解题思路,与我擅长的公式化思维完全相悖。
那段时间我刷题到崩溃,但是成绩还是不见起色,最终咬牙放弃,转而选择会计。
02
会计突围
会计虽然也有难度,但规则明确、公式固定,完美契合我 “一丝不苟” 的做事风格。
会计相比来说就更加公式化,比如数学多刷题就能提分(因为有很多类似的题目,考点都一样可能就是问法不同)、经济背诵知识点多刷题熟悉答题模式也能提分、会计记住公式和规定去做表多刷题也能提分。
这让我深刻意识到:选科不是选 “热门”,而是选与思维模式匹配的学科。
2
我的数学开窍之旅
说到数学,我从小学开始我的数学就很不好,我经常因为数学考试的成绩低而受到家长的批评,而且我自己也觉得数学很难学明白,所以我特别特别讨厌数学。
直到高一,我来到新东方全日制脱产学习,我渐渐变得不反感数学,甚至有时对于做数学题有些上瘾。我不再像以前一样不想完成数学作业,一直拖延,现在的我会积极主动地尽早完成作业。
当我意识到我有了这些改变,跟以前的我已经大不相同时,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我认为要想考高分就需要在上课讲的知识点都掌握的情况下多刷题。数学偏公式化,有很多类似的题目,考点都一样可能就是问法不同,所以多刷题熟悉出题方式就好,过程中确实会遇到偏难怪题,那就把它标记出来下次多复习几遍就好。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易错点总结本,把每次刷题容易出现的错误写下来列到一起,考试前除了复习笔记本和错题,会再过一遍易错点总结。多刷题,了解问题与答案。在刷题的过程中了解并记住一些问题的回答大纲。
3
我与“教育”间的渊源
申请UCL时,我同时投递了 “education、society and culture” (教育、社会与文化)和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幼儿教育)两个专业。
在这里,不得不让我回想起我选择“教育专业”的初衷——
童年的英语启蒙:
婶婶从未刻意教我,而是巧妙地将英语单词融入日常互动和游戏中,让我在轻松有趣中自然学会了很多。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激发兴趣、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最有效。
马背上的成长:
父亲经营马术俱乐部,使我从小接触马术。长期的训练和比赛提升了我的技能,而每年在荷兰的经历更让我看到了不同的教学理念。荷兰教练非常关注马匹的状态和情绪,将马视为平等的伙伴,而非工具。这让我明白,理解学习者(无论是人是马)、建立信任和尊重个体差异,是成功教学的基础。
这两段经历共同揭示了一个核心道理:一位懂得点燃兴趣、洞察需求、建立信任并善用方法的好老师,对任何学习都至关重要。
它们不仅加深了我对教育的理解与热爱,也赋予我克服困难的勇气,更让我坚信充满乐趣、尊重与爱的教育才是最有力量的。这最终指引我坚定地选择了教育专业,希望能成为一名这样的好老师。
我先收到的是幼教的 offer ,但我其实更喜欢另一个专业。第二天凌晨,正当我纠结时,手机突然弹出 UCAS 更新提示。
就在我登录系统的瞬间,床开始震动,周围的家具也开始晃动 —— 北京发生了地震!而屏幕上的“教育、社会与文化” 的录取通知也随之加载出来,这份来之不易的“雷震子offer”让我惊喜若狂!
人生一次经历地震,却意外收获了梦校 offer,这种魔幻时刻让我至今难忘。
4
我的恩师
作为从小学就因数学成绩垫底被家长批评的 "数学困难户",在丁老师的出现之前,我从未想过有一天会爱上这门学科。
“丁老师有种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
任何本来我认为很难的知识点或者题目,只要经过丁老师的讲解都会变得简单明了、清晰易懂。她十分有耐心,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照顾我的感受,如果发现我没有理解,她会耐心地用多种方法给我讲明白,确保我听懂了每一个知识点和难题。
她还教会了我很多有用的学习方法,比如把经常出错的点总结起来,做成一个易错知识点总结表,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我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些都是我之前没有的好习惯。
“丁老师的影响远超出数学课堂。”
通过跟她的相处,我从一个做事喜欢拖延的人也变得不那么拖延,会更加专心积极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制定计划。
每次与她相处我都觉得自己也变得很高效,一天能完成不少事情,生活变得充实起来,充满能量。她总是能给我带来积极的能量,改变了我许多。
在我准备申请期间,她也一直关注着我的申请情况,还帮我去学校官网查找资料。她知道我喜欢拖延,就一直提醒我要尽早准备好材料递交申请。后来事实证明幸好有丁老师的提醒和督促,否则我也不会在三月份就拿到所有的offer,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后续的事情。
5
经验总结
选科建议:别怕试错,观察自己是 “越学越兴奋” 还是 “越学越抵触”,别为了 “名校偏好” 硬选不适合的学科。
申请策略:梦校可同时申 2-3 个相关专业,搭配 1 所保底校和 1 所中等梯队学校,提高录取概率。
我是从高三才明确自己的申请目标,也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探索过程,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选对适合自己的科目,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