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暑假,身边的妈妈又开始蠢蠢欲动,为孩子计划暑期行程了。
昨天,遇到小区里一位相熟的邻居妈妈,她开心地分享自己要带孩子去马尔代夫的旅行计划。
我立马称赞:“哇,真不错啊!”
她又连珠炮似地跟我分享:
“我们xxx已经去过好几个国家了,去年暑假还去参加了英国夏令营,上个寒假去了新加坡……
对了,暑假你都不带孩子出去见见世面吗?”
我一时竟有些失语。
据我所知,这位妈妈是全职主妇,老公也只是公司普通员工而已。
她平常省吃俭用,经常跟我分享哪里的水果打折,哪家超市今天做促销什么的。
但一提到给孩子花钱,眼都不眨,多少钱都舍得。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位妈妈,晒出自己两个孩子的暑假支出账单:算上夏令营、补课班,各个方面加起来,要花10万元。
这位妈妈还说:
“我真心觉得自己没敢乱花,既没有走什么国际线,也没敢报什么高端亲子游。”
很多父母一到假期,就开始给孩子报各种亲子营、旅行团,斥巨资让孩子见世面,以为是所谓的富养。
却不知,真正高层次的富养另有门道。
01.
曾看过一位爸爸发帖。
暑假,他决定带女儿去环球影城玩一圈,还特意定了昂贵的亲子酒店。
孩子异常兴奋,早早就盼着那天的到来,还为自己准备了魔法袍。
可她在听说自己的几个好朋友假期要去日本、去加拿大的旅游行程时,立马蔫了。
也不念叨要去环球影城了,反而嘟囔着想去更远的地方。
全然不知,爸爸为她精心打造的这趟行程,要花上自己整整一个月的工资。
父母本意是想通过带孩子外出旅游来增长见识,结果却自讨苦吃,还助长了孩子的虚荣心和攀比心。
不仅如此,很多所谓的研学团、夏令营大多华而不实,毫无深度体验。
来自南京的一位妈妈曾爆料,她在暑假为大女儿报了一个北京的研学团。
据女儿反馈,她们每天都要早上7点坐大巴出门,行程排得满满当当,每天光花在路上的时间就要4个小时。
偌大的故宫,孩子们却只逛了两个小时,行程仓促,连御花园都没去。
可是同样是去故宫,她和丈夫带着5岁的二宝,花500块找了一位导游,带着他们讲解了快四个小时,一天下来,内容丰富,二宝也觉得很有意思。
还有一天,团里安排凌晨2点起来去天安门看升旗,许多孩子根本起不来,一上大巴就困得睡着了。
回家之后,女儿这一趟可谓收获甚微,最大的感受就是累。
不少家长,在寒暑假期间带着孩子四处奔波,想要通过旅行来拓宽孩子的视野。
但往往,孩子们走进莫高窟,却对它的历史背景一无所知;看了敦煌壁画,却不懂得欣赏它的艺术之美。
这种走马观花式的旅游,除了让孩子们满身的疲惫和一个接一个的打卡经历,哪里会有对历史的揣摩,对生活的观察,对心灵的洗涤?
教育是“长期投资”,它并不像普通商品那样“即买即得”。
一时用钱砸出来的“世面”,大部分都是父母一厢情愿构造的“假世面”罢了。
02.
某博主讲过自己的一次游玩经历。
她在北京工作几年都没怎么出去玩,终于有机会去中国国家博物馆看一看。
然而,那天真正震惊到她的不是摩肩擦踵现场,不是琳琅满目的瓷器古玩,而是一帮拿着历史书上课的北京孩子。
老师在前方讲解,这帮孩子一边近距离地观摩文物,一边翻开课本在上面做标记。
别的孩子横跨千里才能到达的旅游目的地,却是这些孩子的一节历史课。
一位在北京海淀教语文的小学老师曾爆料:
他的语文课,会经常带着学生到各大景区游览并现场开课,沉浸式学习课文经典。
一年下来,班上的学生什么颐和园、圆明园、故宫、天坛,几乎去了个遍。
普通的孩子出去旅游,最多只能将这些经历过的路途化成脑海里的一幅画面;
而有些孩子却早在潜移默化中,把所见所闻融入灵魂当中,成为自己终身散发的气质。
水哥王昱珩的女儿一个学期能有一半的时间不在学校,跟着他全球到处旅行。
去南极看企鹅、去南丫岛捡塑料、去阿尔卑斯看雪山……
还有博主,从11年开始,她就带9岁的女儿萱萱开始环球旅居的生活,计划用3年时间走遍五大洲30个国家。
到现在一年半时间,母女俩先后去了美国、墨西哥、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加拿大.....目前旅居土耳其。
这样的孩子,确实从小就见过很多世面。
但这些家庭所拥有的资源和先天条件,却是绝大多数普通家庭无法匹敌的。
所以,普通家庭,就不要总想着用钱去托举孩子了。
一个真正眼界宽广、志在四方的孩子,绝不是出去研个学,去外面打卡几个景点就能塑造出来的。

- 擅长申请:
- 中学
- 擅长方案:
- 出国留学规划,申请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