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大学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专业相关信息如下:
1. 录取要求及标准:
• 学术背景:本科毕业,对本科专业没有严格限制,但具备相关学科背景会有一定优势。一般来说,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专业背景的学生申请更具竞争力。
• 成绩要求:
• GPA 建议达到 3.5 及以上。
• GRE 或 GMAT 成绩没有明确的最低分数要求,但建议 GRE 达到 320 分以上,GMAT 达到 700 分以上会更有竞争力。
• 托福最低要求 100 分,建议 110 分;雅思最低 7.0 分,建议 7.5 分。
• 工作经验:虽然没有强制要求工作经验,但具有 3 - 5 年相关工作或实质性实习经验的申请者更受青睐。
• 申请材料:包括个人简历、个人陈述(阐述个人动机、职业规划以及对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的理解和热情)、两封推荐信(来自学术界或业界)、线上申请表等。
2. 课程设置:
• 核心课程:年主要是公共基础课程,涵盖政策分析、组织行为、公共财政、项目管理、政治经济学、定量分析等核心领域,帮助学生构建理论框架与实践能力。
• 专业方向课程:第二年学生可从六个专业方向中选择一个深入学习。这六个方向包括:
• 经济和政策发展:探讨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政策实践,研究如何制定和实施促进经济增长、减少贫困、提高社会福祉的政策。
• 能源和环境:关注能源政策、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培养学生解决能源与环境相关政策挑战的能力。
• 人权和家庭友好政策:研究人权保护、社会正义、家庭政策等方面的问题,致力于推动社会的公平与包容。
• 国际金融和经济政策:聚焦国际金融体系、国际贸易政策、全球经济治理等领域,培养学生在国际经济政策领域的分析和决策能力。
• 国际安全政策:涉及国家安全、国际冲突、外交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为学生在国际安全领域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 城市和社会政策:关注城市发展、社会政策、社区建设等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城市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挑战的能力。
• 跨学科课程:学生还可以选择跨学院选课,如商学院、新闻学院、法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社工学院、教育学院等,以便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在专业领域的学习。
3. 专业较强的方向:
• 国际政策与全球治理:哥伦比亚大学位于国际大都市纽约,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在国际政策和全球治理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实力强劲。学校拥有丰富的国际资源和的师资队伍,能够为学生提供深入了解全球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在国际舞台上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能力。
• 环境政策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哥伦比亚大学在环境政策与可持续发展方向上的研究和教学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该方向结合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政策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制定和实施环境政策、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 城市政策与管理:纽约作为全球重要的城市之一,为哥伦比亚大学的城市政策与管理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实践机会。该方向关注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城市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挑战的能力。
4. 正在研究的科研方向及科研成果:
• 社会不平等与公共政策:研究社会不平等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如何通过公共政策来减少社会不平等。例如,研究教育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对社会不平等的调节作用。
• 公共卫生政策与危机管理:关注公共卫生领域的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尤其是在全球公共卫生危机背景下,研究如何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危机应对能力。科研成果可能包括对不同国家公共卫生政策的比较研究、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案例分析等。
• 科技政策与创新管理:探讨科技发展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以及如何制定科技政策来促进创新和经济发展。研究内容可能涉及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
5. 核心领域的教授及其科研方法、科研成果和科研方向:
• 斯科特·巴雷特(Scott Barrett):科研方法上,擅长运用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他是研究从气候变化到疾病根除等跨国和全球挑战的领先学者,研究领域包括国际合作、全球公共产品、气候变化、海洋治理、传染病等。其科研成果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持,例如在如何利用习惯法和条约等机构来促进国际合作方面有深入研究,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的完善。
• 桑德拉·E·布莱克(Sandra E. Black):她是经济学、国际和公共事务领域教授。拥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曾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担任经济学家。她的科研方法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通过实证研究探讨经济政策对社会的影响。科研成果方面,在经济发展、劳动力市场等领域有深入研究,为政府和企业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希沙姆·(Hisham Aidi):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科研方法上善于从历史、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分析问题。他的研究兴趣包括移民和跨国流动、民族文化全球化以及种族和社会运动的政治经济学。著作《重新部署国家》对拉丁美洲新自由主义和劳工运动进行了比较研究,为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运动和政策制定提供了新的视角。
• 罗伯特·杰维斯(Robert Jervis):在国际安全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科研方法上,擅长运用历史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探讨国际安全问题。他的科研成果包括对国际政治中的认知因素、国家间的战略互动、国际体系的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对理解国际安全局势和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安·玛丽·斯劳特(Anne-Marie Slaughter):她的科研方法注重跨学科研究,结合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科研方向主要集中在全球治理、国际关系、外交政策等领域。她提出了“新外交”的概念,强调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对传统的外交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挑战。
•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研方法上强调理论创新和实证研究的结合。他在公共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领域有重要的科研成果,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他对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研究,为政府在市场监管、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 布鲁斯·阿克曼(Bruce Ackerman):在宪法学、政治理论等领域有着卓越的研究成果。科研方法上,善于运用历史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宪法制度和政治理论的发展。他的著作《我们人民》系列对美国宪法的发展和演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理解美国的政治制度和宪法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玛莎·芬尼莫尔(Martha Finnemore):科研方法上注重案例研究和理论构建相结合。她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国际组织、全球政治、外交政策等。她的著作《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利益》探讨了国际组织对国家行为和利益的影响,为理解国际组织的作用和全球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 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在性别研究、文化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科研方法上,擅长运用哲学、文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她的研究成果对性别平等、身份认同等问题的理解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为相关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 大卫·罗斯科普夫(David Rothkopf):在国际政治、外交政策、全球经济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科研方法上,注重对政策文件、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读。他的著作《超级阶级》对全球政治经济中的权力结构和精英阶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理解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新的视角。
• 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著名的记者和专栏作家,同时也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科研方法上,善于通过观察和分析全球各地的经济、政治、社会现象来探讨全球化的趋势和影响。他的著作《世界是平的》对全球化的发展和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国际合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理查德·内德·勒博(Richard Ned Lebow):在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心理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成果。科研方法上,注重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国际关系中的行为和决策。他的著作《政治的悲剧视角》对国际关系中的冲突和合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理解国际政治的本质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