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9日,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正式发布2026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国香港地区高校表现亮眼,5所高校跻身全球前100名,其中香港大学以全球第11位的成绩刷新历史纪录,成为亚洲仅次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知名学府。这一排名不仅彰显了香港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更凸显其在国际化、科研创新及区域合作中的战略优势。
港大领跑亚洲,创历史排名新高
香港大学(HKU)从2025年的全球第17位跃升至第11位,成为香港高校中进入全球前15的院校。这一飞跃得益于其在多个关键指标上的突破:
- 学术声誉:港大拥有53位全球高被引学者,数量位居全球前十,尤其在医学、工程及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国际高度认可。
- 国际化战略:过去一年,港大引进120余位国际知名学者,师生中非本地学生比例达40%,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
- 产学研融合:依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港大与深圳前海等创新枢纽深化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在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港大的排名跃升不仅巩固了其“亚洲常春藤”的地位,更使其成为全球学术人才流动的枢纽。
港校集体崛起,多维度指标表现强劲
除港大外,香港其他高校亦表现不俗:
- 香港中文大学(CUHK):全球第32位,较去年上升4位,其书院制教育模式及跨学科研究特色持续吸引国际学生。
- 香港科技大学(HKUST):全球第44位,上升3位,在工程、商科及生物技术领域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 香港理工大学(PolyU):全球第54位,上升3位,其设计、酒店管理及工程学科排名持续攀升。
- 香港城市大学(CityU):全球第63位,虽下降1位,但在“教员论文平均被引用次数”指标中位列亚洲首位、全球第二,仅次于哈佛大学。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浸会大学(全球第244位)和岭南大学(全球第701-710位)也实现小幅进步,而香港教育大学(全球第530位)和香港都会大学(全球第781-790位)首次进入排名,标志着香港高等教育生态的多元化发展。
排名背后的战略布局:国际化与区域协同
香港高校的崛起与其战略布局密不可分:
- 国际化人才引进:港大、港中文等高校通过提供优渥的科研经费及国际化工作环境,吸引全球知名学者,提升学术影响力。
- 大湾区协同创新:港校与深圳、广州等地的科研机构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及创新平台,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
- 可持续发展战略:港大在碳中和、绿色建筑等领域的研究获QS“可持续发展”指标高分,呼应全球教育趋势。
此外,香港高校在雇主声誉及就业成果指标上的提升,亦反映了其毕业生在全球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挑战与机遇并存:香港高校的未来之路
尽管排名亮眼,香港高校仍面临挑战:
- 国际学生多样性:香港高校需进一步提升非英语母语学生的比例,增强文化多元性。
- 区域竞争加剧:新加坡、韩国等亚洲高校持续投入科研,香港需保持创新优势。
- 非一线城市资源分配:香港高校需加强与内地非一线城市的合作,扩大教育辐射力。
未来,香港高校需继续深化国际化战略,推动跨学科研究,并加强与大湾区及全球创新网络的联动,以巩固其亚洲教育高地的地位。
结语
2026年QS排名不仅是对香港高校过去一年成就的肯定,更是对其未来发展的期许。从港大的历史性突破到港校整体的集体崛起,香港高等教育正以开放、创新、协同的姿态,引领亚洲乃至全球教育变革。对于学子而言,香港高校不仅是学术研究的殿堂,更是连接全球创新资源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