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计划明确要求加快培养储能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增设若干储能技术本科专业、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
同年,西安交通大学获得教育部批准,增设全国首&个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
根据《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国家将大力推动建设若干储能技术学院或研究院,建设一批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目前,全国获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高校共有7所。2021年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获批全国首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202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上海交通大学4所高校获批第二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储能科学与工程
储能科学与工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能源动力类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专业代码080504T。
该专业培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具有优良品德、执着信念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储能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多学科综合知识,具有多维知识结构、创新思维、国际视野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具备从事储能科学、系统与装备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管理的技术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在能源动力及相关领域引领未来发展的杰出人才;可从事涉及储能材料、器件与储能系统开发、制备和应用的行业以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相关岗位,例如创新研究、技术开发、生产设计、工业制造、项目管理、科学研究和教学等。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能源、动力、环境、汽车、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从事储能相关的研究开发、工程设计、生产加工、设备操作、技术管理与品质控制等方面的工作。还可继续攻读化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学科高层次专业学位。
多所高校都开设了储能专业,学生如果对此专业感兴趣,可以结合高校的特点来进行选择。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具有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以开放性、交叉性和创造性为原则,整合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三个A+学科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西安交通大学科,以及化学、电子等八大储能相关学科优势资源,成立热质储能、电磁与化学储能、氢储能、储能系创新平台统、储能测试与安全评估等5个研究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总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