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5年,越来越多英国大学尝试扩大“学生参与治理”的机制,包括课程评估、教学设计、学习体验优化等方面。国际学生是否能参与?参与是否带来实质性影响?本文将探讨英国高校共治机制的发展,以及对留学生的现实意义。
正文
1. “学生共治”在英国高校意味着什么?
“共治”(co-governance)并不是学生掌控决策,而是高校主动邀请学生参与教学与行政流程中的讨论与反馈。常见形式包括:
学生参与课程评估委员会(Staff-Student Liaison Committees);
学生代表出席教学设计会议;
参与问卷、听证会,表达课程建议或设施反馈;
某些高校试行“学生协作共创”(co-creation),让学生协助设计选修课内容。
2. 2025年有哪些新变化?
曼彻斯特大学将其硕士课程的“模块更新反馈”设为双向机制,学生需填写反思小表格并可建议案例替换;
格拉斯哥大学鼓励国际学生参与“文化适应组”,协助优化非母语学生的教学材料;
爱丁堡大学设立“国际学生体验委员”,与教务共同推动跨文化学习支持计划。
3. 国际学生是否适合参与?
**适合。**因为:
可帮助学校更了解你的文化与学习背景,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语言表达与会议沟通能力;
部分参与项目可获得认证(如HEAR记录)、奖状或补贴;
在今后申请实习或工作时,有助于展示团队协作与治理意识。
4. 如何参与?
入学后关注系里是否招募“课程代表”或“教学反馈小组成员”;
关注学生会、学术办公室、导师邮箱中的志愿参与通知;
即使不担任正式角色,也可主动向教学秘书提交建设性反馈。
结论
英国高校在2025年正加速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制度实践。国际学生作为重要群体,完全可以在其中发挥建设性作用。这不仅能提升自身参与感,也有助于塑造更具包容性的教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