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申请中的 ED、EA、RD、RA 是四种不同的申请轮次(Application Rounds),直接影响申请策略和录取概率。以下是清晰对比和关键解析:
📅 申请轮次对比速查表
类型 | 全称 | 截止日期 | 结果通知 | 绑定效力 | 适用策略 |
---|---|---|---|---|---|
ED | Early Decision | 通常11月1日 | 12月中下旬 | 绑定入学(录了必须去) | 冲CI梦校,仅申1所 |
EA | Early Action | 通常11月1日 | 12月-1月 | 非绑定(可多校并行) | 保底/匹配校,提前拿Offer |
RD | Regular Decision | 通常1月1日 | 3月-4月 | 非绑定 | 主申轮次,广泛投递 |
RA | Rolling Admission | 无固定截止(先到先审) | 提交后4-8周 | 非绑定 | 灵活补申,避免错过 |
🔍 深度解析各轮次特点
1️⃣ ED (Early Decision) — 绑定性早申
- 核心规则:
- 具法律效力:通过ED录取后必须撤回其他申请并入学(除非学费无法承担)。
- 排他性:同一时段只能ED一所学校(部分大学有ED2轮次,如芝大、纽大)。
- 录取优势:
- 录取率通常比RD高2-3倍(例:JHU 2025届ED录取率21% vs RD 5%)[^1]。
- 适合对某校有强烈执念且背景匹配的学生。
- 风险提示:需签署绑定协议,违约可能进入大学黑名单。
2️⃣ EA (Early Action) — 非绑定性早申
- 核心规则:
- 可同时申请多所EA学校(部分顶ji校如哈佛、普林斯顿采用 REA/Restrictive EA,限制申请其他私立校早申)。
- 录取后可自由选择是否入学。
- 策略价值:
- 提前锁定保底校(如UMich、UIUC工科EA放榜早)。
- 减轻RD轮次压力(12月拿Offer后专注冲CI校)。
3️⃣ RD (Regular Decision) — 常规申请
- 主战场:80%以上申请者通过RD提交。
- 时间线:1月初截止,3-4月集中放榜(如常青藤日)。
- 策略关键:
- 适合需要时间提升标化/GPA的学生。
- 可广泛投递15-20所,按“冲CI-匹配-保底”分级申请。
4️⃣ RA (Rolling Admission) — 滚动录取
- 灵活机制:申请材料随到随审,录满即止(如宾州州立、匹兹堡大学)。
- 行动建议:
- 尽早提交(9月开放后立即行动,避免席位减少)。
- 适合将公立大校作为保底选项的学生。
⚖️ 申请轮次组合策略
- 激进型:ED1冲CI梦校 + EA 2-3所匹配校 + RD 8-10所
- 稳妥型:EA 3-4所保底/匹配校 + ED2(次年1月截止) + RD 6-8所
- 滚动补充:12月后加申RA学校规避全拒风险
📌 关键提醒:
- ED校必须为第—志愿,且确认支付能力;
- 哈佛/斯坦福等校的REA禁止同步ED申请;
- 加州系(UC)只有RD一轮(11月30日截止),无早申。
💡 实战案例参考
- 案例1:学生A SAT 1500,ED申 纽约大学(匹配校)12月录取,终止其他申请。
- 案例2:学生B SAT 1450,EA获 UIUC 计算机Offer,RD冲CI 康奈尔(未录),最终入读UIUC。
合理规划轮次可最DA化录取机会,建议根据个人定位制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