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基础与前沿交叉学科贯通培养工程
国科大将深化育人模式创新,深入实施“基础与前沿交叉学科贯通培养工程”,即贯通培养。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一体化设计课程体系与培养体系,实现本科与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无缝衔接,畅通人才培养“高速路”。2025年录取的本科生,全部进入贯通培养体系。
贯通培养专项分为两个阶段,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有一定的弹性安排。第1阶段(第1-3学年),主要修读本科的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和部分贯通课程;第二阶段(第4-8学年)主要修读博士所需贯通课程、跨学科课程、研讨课程,参加前沿讲座等,通过博士生资格测试后,进入博士论文研究阶段;还可根据科研进展需要,再选修少量高阶课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学生在第1阶段结束时,允许学生自愿分流,达到本科毕业要求,为拟退出贯通培养的学生提供传统的本科毕业渠道。
国科大的贯通培养体系通过“全员参与、全程贯通、全域覆盖”的育人模式,真正实现“去内卷化竞争”的教育改革目标,打造“在科研高原上培育创新高峰”的特色化人才培养路径。
02 科教融合的培养体制
国科大是中国科学院“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任务的重要承担者,是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战略使命的重要依托。
学校以“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为办学理念,与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机构(包括所、院、台、中心等)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科研工作等方面高度融合。
学校建立了一批科教融合学院,推进学校的教育平台与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的人才队伍、科研平台高度融合。由高水平研究所承办科教融合学院,在研究所的著名实验室基础上建立学院教研室,承担本科教学培养任务;各个学科凝聚了一大批高水平you秀科学家参与教学总体设计并走上国科大的讲台;直接将研究所最优质的科研资源和智力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和教师资源,实现学院与研究所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科教融合的可持续深入,背后是“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教学相长”的多赢思路。
03 强大的师资队伍
截至2024年12月,国科大有专任教师3000余人,80%是从研究所遴选出的具有教育情怀的一线科研人员,包括院士195人;各培养单位在岗研究生指导教师近1.8万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300余人。
从这些you秀导师中遴选出的本科生学业导师均为科研一线的you秀科学家,将引导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在本科阶段融入导师领导的科研团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平台。截至目前,本科生学业导师共1603人,其中院士77人、杰青333人。
04 国际guo家级的学科建设
目前,国科大已有“华罗庚英才班—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贝时璋英才班—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和“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
在2025年3月公布的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最新数据中,国科大全球排名第15位,位列内地高校第1位,入选ESI全球前1%学科总数达22个。其中,1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千分之一,7个学科跻身ESI全球前万分之一行列。
05 “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培养理念
国科大秉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培养理念,通过小班教学、自由转换专业机制、学分制、开设春秋季平行班、“五育并举”,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全面、自由的学术环境,助力学生个性化成长。
其中,小班教学具体为每个班级学生数量在30人以内,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关注和个性化的指导;自由转换专业支持所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学科兴趣和职业规划,百分百满足学生的选择意愿;学分制是一项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允许那些在学习上表现出色、学有余力的本科生,在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任务之余,提前研修研究生课程;部分专业开设春秋季平行班尊重学生个性化需求,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不同需求,自愿选择在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学习课程。
06 国际化的培养平台
国科大本科生教育中的国际交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密集组织到访中国科学院的国际著名学者到学校开展各类学术讲座,二是安排学习优良者在本科第三学年下学期或第四学年上学期,到与国科大有合作关系的国外高水平大学学习研修。本科生出国交流访学的大学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十余所世界知名高校。国科大每年公费派出一大批本科生进入世界排名前100名的大学进行交流访学,其中不少学生进入世界排名前10的大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07 全国领先的深造率
国科大招收本科生,主要是为了造就一批追求科学梦想、献身科学事业、立志科学报国的未来科技领军人才。因此,大部分学生会选择继续深造。本科毕业生中的三分之二可以直接推免保研,每年本科毕业生深造率稳定在90%以上,在国内高校中深造比例首屈一指。
08 guo家级的教学科研实践平台
中国科学院100多个研究所在国家的支持下,均已建立起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相关实验室。国内绝大部分guo家级重大科研设施和装置,也在中国科学院管理下开放运行。这些先进的实验室及大科学装置,同时也是国科大研究生和本科生教学科研实践的平台。每年本科生到数十个京内外研究所开展科研实践,绝大多数本科生在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完成毕业论文。这样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参与世界前沿科学研究的机会,有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科研潜力。
09 自由转换专业,成就个性化发展
支持所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进行转换,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意愿,截止目前转专业成功率每年均为100%。
学校实行“三段式”培养,新生入学后一年半以修读公共课程为主,为学生重新选择专业奠定了基础。学生有两次调整专业的机会:第1次,学生在第二学期“主修专业预确认”工作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第二次,学生在第三学期“主修专业确认”工作时,最终选择自己所学专业。
10 多维度的导师体系
本科培养全程实行学业导师制,由院士、“杰青”等杰出科学家担任学业导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意愿,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学业和未来发展,鼓励学生在本科阶段融入导师领导的科研团队。每一位学生将在日常生活、课程选择、学习方法、科研实践、学风道德、兴趣培养、心理健康、人生理想、职业规划、未来发展等方面,得到导师们的关心、关爱、指导和倾力帮助。由“海外优青”等青年科学家担任班主任,他们侧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日常生活情况,帮助学生选择导师、课程、专业,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修读计划和专业规划。
此外,对于1-2年级本科生,提供低年级辅导课,包括书院导师和朋辈导师。每名书院导师最多只带5名学生,以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朋辈导师每周与低年级学生见一次面,提供课业和专业方向选择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