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政策调整与最新项目名单解析
近日,教育部对2023到2024年申报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评审,批准新增44个本科及以上机构和68个项目。与此同时,部分原“计划外招生”的4+0项目发生重要调整:
主要变动项目
-
中国农业大学两项目
- 国际经济与贸易/传播学专业:取消自主招生,改为全国统招。招生规模扩大至每期140人(原为110+30人)和100人(原为70+30人)。
- 调整内容:办学层次明确为“本科学历教育”,取消外国学位授予。
-
武汉理工大学产品设计专业
- 原“艺术设计学士学位教育”更名为“产品设计专业本科教育”,招生方式由自主招生转为统招。
政策背景与影响
此次调整标志着中外合作办学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 招生规范化:原计划外通道关闭,统招成为主要路径,保障生源质量与公平性。
- 结构优化:新增项目覆盖人工智能、大数据、设计等前沿领域,强化专业适配性。
- 质量提升:现存项目需通过周期性评估,未达标者将面临退出机制。
2025年新增项目名单(部分)
以下为教育部最新批准的合作办学项目与机构:
重点区域新增项目
- 北京: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伊利诺伊工程学院、对外经贸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本科项目等8项。
- 上海:上海中桥职业技术大学赫尔辛基未来工程学院、同济大学中意工程创新学院等4项。
- 江苏: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伦敦南岸大学联合学院等10个机构及4个项目。
- 浙江:浙江科技大学塞吉巴黎未来城市工程学院等3个机构及6个项目。
其他地区亮点
- 广东: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通信工程本科、广东工业大学数字经济本科。
- 湖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智能工程学院、武汉轻工大学匹兹堡联合学院等8项。
- 川渝: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硕士、重庆邮电大学远东联邦大学联合学院等7项。
(完整名单可通过文末方式获取)
政策启示与建议
- 理性规划路径:原计划外通道关闭后,学生需通过高考统招填报志愿,建议提前关注目标院校录取分数线。
- 关注新增项目: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领域合作项目增加,为跨学科发展提供新选择。
- 评估项目资质:优先选择办学历史超过3年、通过教育部周期性评估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