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申请难点
留学规划与提升
3月末参加完学院组织的校园参观后,回到寄住的闺蜜家里一边侃大山一边痛快地接了Offer,一下子做了未来五年的决定,点完了提交按钮心情既激动又惶恐,尘埃落定之后,对着神校跃跃欲试又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准备好。回想起对于我来说漫长的申请季,好像也有着相似的心情,所以还是继续为喜欢的事加油吧。
先来一个流水账的自我介绍。我是高考后来港校就读的,进入了工学院,之后又读了商学院的双学位,所以本科磨磨蹭蹭读了四年半。一开始喜欢上做研究是在大一学期末,感谢本科学校给我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机会。刚刚上大学什么都不懂都不会却也什么都喜欢。因为大一的课程不是很难很多,学校很多感兴趣的活动我都愿意试试,最后无疾而终的也有很多,尴尬地成为了黑历史。但值得一提的就是参加了学校的‘本科生研究计划’,跟着一个人非常好的老师做了最基础最入门的research,电化学方面的电路模拟。看着高中化学题目里的燃料电池反应式也成为自己思考的产物而不是老师灌输的,我生动地感受到了科学之美,像是在解一道珍珑棋局,边学边想。虽然大二开始课业慢慢重了起来,我也一直在课余时间做做研究题目,也是这样慢慢培养了研究的习惯吧。再次得益于自己本科学校这个国际大平台,大二暑假开始也因为不同的活动走了很多国家,在大三出去美国交换之后,我打算有一天再回来。大四上学期周围的很多好朋友都在申请出国留学,我也在大家的熏陶下慢慢准备起了语言考试,这样其实算提前一年准备吧。托福一战100+(口语21),GRE抽中了数学加试心态大好非常幸运地考了330(作文3),虽然都有短板但我已经非常非常满意了,开心的过了年。大四的毕业设计我做的很好,之后暑假有幸去了普林斯顿做助研(同样感谢本科学校给我的机会)。在普林的实验室工作时间紧张任务重却也开心充实,虽然没有完成预期的目标但也算好好表现了,走的时候实在没敢问大神导师明年要不要留下我,只厚着脸皮要了一封推荐信就走了。大五上学期的时候真正轮到我的申请季了,正写着简历的我恍然发现原来我的申请季悄悄地在大二就开始了,很多经历竟然就成了‘有用的’。听说口语不好不能当助教,我挤出时间练习终于提高了3分,托福也变成110+。之后的故事跟大家的都差不多,选校,上留学论坛找找信息,写文案,改文案,要推荐信,看各大教授的个人主页套辞,感谢所有给我建议和帮我改个人陈述的新东方老师,学校老师和同学们。
写到这里加一些自己觉得重要的的小建议吧,有的是我做得比较对招生官口味的地方,也有的是我入坑的雷区希望大家绕开。
申请条件上,任何一所学校网站上都会写综合考虑所有因素(学术成绩,文案,科研经历,海外经历,语言成绩,推荐信,实习等等),所以从打算申请开始要尽量早和有计划的地综合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个综合提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几乎每个人都面临着有限的时间无限的工作。如果考虑出国比较晚来不及综合提高,我建议提高产出时间比最高的方面,也就是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方面,比如实验室已经有一定结果了就加油出结果,正在实习的加油做实习。语言成绩过了门槛就好,最后有时间再提高这一项。申请不同的项目也要注意不同因素的比重,比如我感觉master比PhD更看重成绩和文案。申请的最后一个学期我也担心自己GRE 3分的作文成绩,但是我把实验室正在准备论文的课题放在第一位,又要保证八门课不能太烂成绩,零碎时间拿去考了托福,而且我也深知再考一次GRE不一定会有好运气考出更好成绩,所以就没有理会GRE作文3分的成绩。
在选校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申几个学校,各个档(彩票,主申,保底)都要有几个,但是不要为了凑个数勉强申自己压根不喜欢或者绝对不会去的学校。选校方面核心在于定位,定位是需要数据基础的,我建议大家多问多查,多问有经验的老师和同专业的学长学姐,多查网上的学校专业信息和申请结果,最后结合自身的条件定位。条件好的同学可以多申请一些彩票学校,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最后一点在文案上,尽量多改,无限次数的改,直到最合适自己的状态。文案初稿尽早一点完成,然后不断地隔几天就拿出来改改。我自己到了申请前两天才改好个人陈述,从十月开始到十一月末,自己改,中介的文案老师改,一同申请的同学改,教授改,英语老师改,外教改,学校Career Center改等等。希望大家利用好所有的资源来帮助自己,因为集体的智慧远超个人。
感谢帮助我申请的新东方,给我建议和陪伴的同学们和给我无限可能与惊喜的母校。感谢我可爱的父母,支持我并开心地因为我每天关注着各种留学公众号。最后祝大家诸事顺遂,找到自己最想走的路,如果那是出国留学的话就申请顺利,得偿所愿。
2017年4月5日于沈水南岸
2017年4月5日于沈水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