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好奇,那么多中国人崇尚欧美文化,却为什么没学到他们的一些核心价值观? 比如,现在但凡有条件的,都喜欢将未成年的孩子送去欧美读书——目的都是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有条件的,妈妈陪着;没条件的,将孩子交给当地监护家庭。这种硬生生地将一个完整的家庭拆开,与欧美的主流文化恰恰是相背的。事实上,在欧美,除非迫不得已(如政治逼迫,法律限制),父母绝对不会和孩子分开。否则,父母会被认为未尽义务,甚至被剥夺抚养权。在欧美的主流文化里,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而我们中国人的传统逻辑里,所谓为了家庭更好的未来(赚钱养家)而与妻儿分离,似乎是理所当然的。然而,以家庭的分离为代价,所换取的未来究竟能好到什么程度?
当然,本文的观点并不在于否定留学本身,而是质疑这种让未成年孩子远离父母,去接受西方教育的必要性(我们暂且相信,这些孩子出去都会认真读书的)。当然,不能说送未成年孩子出去留学必然是错误的。清末政府送出去的百名留学儿童,绝大多数日后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但是今天中国的孩子,已远不同百年前。而现在的美国,也不是百年前的美国。美国既是个充满阳光、沙滩、乐观和机会的地方,却也是个枪支、毒品和性泛滥的国家。中国空气不佳,教育死板,孩子的生活充满压力是不争的事实。不过至少,只要家长监管适当,在中国,绝大多数孩子不会面临毒品、枪支和性泛滥的危险(虽然这种风险也日益见长)。
听到现在,绝大多数家长将孩子送出去读书,主要源于国内的教育压力,其次因为空气和食品安全问题。空气和食品安全不做更多讨论,很遗憾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关于教育,个人以为,现在媒体既夸大了欧美教育的优点,也夸大了国内教育的问题。我和英国、美国和香港的教育学术界都有过深度接触。个人体会,他们在体制上确实有优势。比如学术的自由度、诚实度,等体制上总体优于我们。但要说欧美孩子读书都很快乐、轻松,没什么作业,则极其片面。稍微动脑子想一想,耶鲁、哈佛等一流院校,是轻松读12年中小学就可以进去的吗? 这类院校苦读书的形象已经被广泛宣传,试想12年轻松读书怎么就能进这样拼命读书的高等学府? 事实是,欧美一般的公立中小学,读书压力一般(我们也有读书压力一般的公立学校啊)。但是好的私立学校,其实一样需要很用功地读书,而且孩子业余时间会被各种各样的琴棋书画、运动等活动填满。
中西教育两者的本质差异,绝不在于所谓作业量的多少,而在于学习目的。中国主要的教育,到目前为止都是技能训练。注重“how”(如何做)的训练。在技能训练方面,(无论何种技能,包括所谓的创造力),中国绝对不逊色。这是为什么在各类世界学生比赛中,中国孩子总可以获得优等名次。但是欧美更注重why(为什么)的教育训练。“为什么是这个结果(答案)?”“为什么一定要这样?”这是个更加鼓励思考的过程。
所以就孩子是否应该送出去读书的问题,个人认为应对要去的国家有个相对客观及全面的了解。和人一样,没有完美的国家,就看什么对你更重要。如果空气和食品最重要(确实重要),那么送孩子出去应该的。但是,父母应当一起移民。除了因为与孩子共同度过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个人观察,16岁后很少有孩子还愿意父母陪伴的),你要相信,无论他人多么善良,多么爱你的孩子,父母的爱是无可替代的。“爱”是我认为一个人健康成长最重要的因子,而且这一因子无法依靠日后的时间与金钱去弥补。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早些离开父母,早些独立,对其人生成长是极好的锻炼。个人感受,什么年龄做什么事。童年与少年时代就该单纯与快乐。成人之后要经历的起伏有很多,何必要一个孩子过早去体验成年人的世界?
当然全家移民代价也是大滴,比如可能要放弃在国内的高薪,自己一手创立的企业等。但通常能移民者经济条件都不会差。所以无非是究竟赚更多的钱重要?还是家庭的聚合更重要?
如果实在做不到全家一起移民,那么不如一家人老老实实待在中国。虽然中国有许多问题,但客观来说,这些问题都在以中国特有的速度得到改善。我在海外,碰到很多极其优秀的海外学子,也碰到很多极其优秀的完全百分百中国制造的中国学子。在中国每年也有考到常春藤大学的孩子。家长无法改变教育体制,但至少可以通过自己的教育理念去弥补国内教育体制的缺陷。至少,孩子的成长过程享有父母完整的陪伴,比什么都重要!
点击图片预约
更多,敬请关注10月24日新东方前途出国秋季教育展北京站。
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留学热线:010-62605599|59000326